为小z开创一个和谐、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闵行区江川路小学 阮美华
随班就读生在学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让他们之所以和正常学生一起活动、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他们能学会交际、沟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较完善的健康的人格,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然而,由于许多的主观的原因,这个群体在正常群体中的地位被忽视了,在课堂中甚至处于放流,如此现状,还谈什么健康发展,谈什么教育人人平等呢?
下面我就自己在体育学科中如何面对随班就读学生,如何实现教育人人平等,为随班就读生小z创造一个和谐、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方面作的一系列实践和取得一些经验。
一、帮助小z创造一个“尊重、和爱、健康、快乐”的心理发展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E班的小z学生有些孤僻,不合群,甚至有些自我封闭的倾向。由于班上大多学生对他的轻视,不想和他玩,不和他说话、交流等行为表现,所以我首先觉得要纠正正常学生的认知偏见,这样才能为小z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我的做法是:
1、组建一个特殊的体育帮助小组。为了使小z能够更好的学习、活动、游戏,我在体育课中专门成立了一个体育帮助小组,主动指导他们,找小z,跟他一起游戏等,使小z有了活动对象,为消除不合群心理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随着这一做法的长期性、深入性,现在在体育课堂中令人欣喜的发现围绕小z身边交流、活动、游戏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小z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小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有时也会主动喊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戏。
2、师生互动要注意和加强老师个体言形在集体中的正确导向性。儿童行为品德的形成中,由于他的道德评价能力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尤其是成人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对于小z的任何一个活动表现,我所作出的评价都要积极的有向良好意愿发展的,比如,在体育课教学中,小z每完成一次跑步,一个投掷动作等我都会及时鼓励,不失时机的表扬他“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奖励他一个笑脸、一朵小红花或者一颗红五星。以此使正常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积极倾向性,让小z感受到一种“表现的自信”。
二、帮助小z形成一个“想学习、想活动”的积极参与心态。
体育课中,不难发现小z对学习、活动往往有一种冷漠。究其原因,有怕被人嘲笑的自卑感,有的因水平达不到而拒绝参与等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些探索。如:
1、引导正常学生客观的、正确的对待小z的体育活动水平。在这方面我除了用科学的道理向大家解释之外,我还鼓励大家,甚至可以说是强制大家对小z 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集体鼓掌来确立他的运动自信,消除自卑。
2、根据小z实际运动能力水平进行目标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分设阶段目标、层次目标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分层,每次达标都会有小小奖励,以实物作为奖励,当他有了进步时,就奖励给他所喜欢的小画片,鼓励他争取更大的进步,以此来激发他运动的兴趣,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专门组织设计一些能表现小z长处的游戏活动,以此激起他尝试的欲望。这是一种相当有实效的办法。比如,有一次在接力跑比赛中,小z在为同伴加油时不停的喊:“good !good !” 我因势利导,组织了用英文进行游戏的活动,如将叫号赛跑游戏由中文喊号改编用英文叫号,并且就让小z来叫号;又比如组织“模仿动物”游戏中,让小z用英文说出自己所模仿动物的名字等。我把他视为普通学生的一员,但更多的时候,我把他当作是我的孩子。
像小z这样的特殊学生,他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采的,而他又是一个敏感又容易受到伤害的“小东西”,作为教师的我,为什么还要吝啬自己的爱呢?用我的爱来呵护他幼小的心灵,重塑他的自尊、自信,让他能象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支持他走上美好的人生道路。以上是我一段时间以来为使小z同学在我的体育课堂中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作的点滴努力。
200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