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美术论文 >> 资源正文
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
【字体:
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是教师按教材照章教学,以课本为经典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这样的教学方法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我感到,这种让学生像婴儿般的躺在摇篮中,享受着吮吸乳汁的乐趣,其实是永远也培养不出真正能欣赏美术作品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经探索和实践,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逐步研究出一套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的方法,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所谓学生独创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思维中强调论点的独特性,即要求每位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观点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创造、建立新颖独特论点,并进行简单论证,简言之:“自立其说,自圆其说”。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维障碍;重过程,轻结果,保护学生探索热情;努力探索指导方法,引发学生独创激情。
         1、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维障碍。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首先要变革课堂教学观念。
      我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加强学生主体意识,不过于依赖课本。
      学生从小学接触课本开始,奉行的是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正确的准则,理解、记忆课本内容,运用课本提出的方法是学习的全部内容,不可否认,课本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学习内容,前人的经验,有益的知识,这对学生无疑是不可缺少的,但应该看到,课本并非完美无缺,高中美术欣赏教材至少有如下缺陷:
          ①跟不上时代发展
         时代飞速发展,课本编写永远跟不上发展速度。如课本中的服装,建筑的范围及观念已显得陈旧,即使新编课本,今后将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②观点单一
        美术课本中有关作品的欣赏文字,只是一家之说,但任何一件优秀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教材中难用文字表达全面的。
       ③思维空间不够
        思想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而课本在这些方面给学生的显得欠缺。
        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精神才能生发出来。
     (2)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有思考问题前首先是考虑老师是什么观点,在提问前老师有什么潜台词,在评论学生发言对老师有否流露出倾向性,这些都会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思路时依据,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老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观点,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真诚相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中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结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师生经常为完善一个问题共同讨论:学习的挚友?为学生的探究提供资料,研究方法:辨论的对手??师生有不同的观点对展开平等地位的辨论,当然不能以高深的学问来压学生,而应该以学生学过的知识解释问题,由于我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形象,课堂里学生思维相当活跃。
      (3)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尽管高中这时期是创造心理的觉醒期,但同时又是情感的闭锁期,他们没有能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尽管有时发言很幼稚与天真。高中生在心理上虽然较小学生、初中生成熟得多,观察问题往往也深刻得多,但他们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一种不愿意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来探讨第一问题“21世纪我们怎样发展自己”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要将自己今后的创造发明付诸实施,敢于表述,善于表述是多么的重要,口才是人生奋斗的一大工具。我们知道,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不是不会发言,而不愿在众多的同学及教师面前发言。因此,我就采用化大为小,在每个讨论题独立思考结束后,先让学生在左右前后的同学之间发表观点,让同学们在小场面中得锻炼,我也深入到各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设了这样一个阶梯,学生逐渐开始敢于在班上发言,到后来争着发言了。
         另外,为了消除学生怕说错丢面子的顾虑,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总是认真的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某些欠缺,也是一样,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
         2、重过程、轻结果,保护学生探究热情。
        我在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众所周知,在实践中验证,是评估独创思维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进行独创性思维的主体是学生,这些学生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社会实践缺乏;人生阅历不丰富;手头资料欠缺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探索结果的正确性,那肯定会缚束学生的独创思维的发展,我们不能等学生具备了相当高深的学问,有了成熟的条件,充裕的时间才去进行独创思维的培养,那将失去锻炼他们独创思维的最佳时机。可以这样说,学生经过独创思维后得出的论点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有明显错误的结论,我觉得也应鼓励甚至肯定,因为这些学生毕竟走过了探究的历程。
         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首先要保护学生探究事物的热情,因为这探究,能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创思维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
        3、努力探究指导方法,引发学生独创激情。
        要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上首先自己要有独创思维,只有努力去探究,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造性运用教材。
目前使用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特别它以年代,画种,中国与外国的分纲目编书方法给学生能思维的空间相当狭小,加上单一观点的讲述,给独创思维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美术欣赏的广阔天地,我尝试将教材重新进行编排,打破年代,画种、中、外国分类条目的顺序,代之以“主题为主线,比较式”编排教材,从中我与学生一起探究各类有趣问题。例如,自编课题《中西人物画对照》,我将第2课的中国古代人物画与第8课文艺复兴时期的外国人物画对照,将南宋时期的《采薇图》与16世纪尼德兰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加以比较,请学生归纳出中西绘画的相同及差异,再将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与凡高的《星夜》作对照。请同学研究中西方美术轨迹是否相同,为什么?最后请同学思考中西方美术发展将来呈怎样特征,为什么?等等。很显然,创造性运用教材,我们的课就可以上活了。
      (2)博取各科之长
        要培养学生独创思维,光在美术这块小天地里是得不到发展的,要结合各科知识,拓宽思维领域,只要有利于独创思维发展,什么都可谈,如《中西人物画》这课中,在讨论中国画的内涵时,我以阎立本的《步辇图》这幅历史画来设问:此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先介绍了当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汉藏结亲的一段历史。从学生回答的内容来分析,大家思维的角度不只是在美术小圈子里,有的同学说:“这是中国古代右为上左为下,这显示主宾、等第关系。”(这是从“伦理风俗”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说:“这是汉族居住的位置在中国版图上处于右面(东部),而藏族处在左面(西部),阎立本没有要表现大汉族主义。”(这是从“地理”角度思考)。对画面上汉、藏各占一半面积,有的同学说:“这使构图达到均衡”(这从“美术”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说:“这表现汉藏平等”(这从“政治”角度思考)对画面上有九个宫女许多同学也发生了兴趣,有的同学说:“九这个数字在中国是最大数,如九重天,九九艳阳天,九死一生......以此来表现唐太宗的权力,唐朝的强大。”(这是从“民俗”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说:“九与十差一,九代表汉族与其它各民族,一代表藏族,现在汉藏结亲,这正好是十,这十正好比两只手的十个手指,现在握在一起就成了两个拳头,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从数学和政治角度思考)。由此可见,美术欣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确实能拓展思维空间。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