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英语论文 >> 资源正文
尊重孩子——教学成功的秘诀
        ★★★
【字体:
尊重孩子——教学成功的秘诀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关键是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包含许多方面,学生观是核心。新的学生观也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小学生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合作伙伴?小学生是知识容器还是学习的主人?小学生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自主探索者?这是新旧学生观选择和争论的焦点,这是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

小学生是孩子,是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一切,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知识、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实施素质教育。

一、尊重孩子的需要
  孩子初涉世界,有其不同于大人的心理、性格、情感、需要。教师要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目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喜悦、悲伤;从孩子的实际着想,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孩子、尊重孩子。
  
1.好奇、好玩、好胜——多样、有趣、活泼
教育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好胜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好奇、爱乐、爱表扬、喜成功。对孩子而言,快乐与学习相比,前者更重要。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寓教于乐,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声色光影结合、动态模拟展示的多媒体情境创设;大容量存储、丰富高速的人机交互信息提供;歌曲、绕口令、小诗、猜谜、击鼓传花、传悄悄话、Bingo、情景表演、头饰表演、小组竞赛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听听看看、说说唱唱、涂涂画画、比比演演,玩玩跳跳。孩子们的全身器官参加活动,动了学生,活了课堂,其乐无穷;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助,俩俩比合作,集体、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竞争意识增强,学习效果显著。
  
2.理解、宽容、平等——信任、鼓励、民主
孩子的生理、心理、学识、经验都不成熟,幼稚、脆弱。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认为孩子能自觉、顽强地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当孩子作业忘了做、回答不完整、理解不透彻、上课不专心时,教师要多点宽容,给予理解、信任、期待和挚爱。要让孩子有重做、重说、再问、再听、再议、再辩的机会,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打叉画零,冷酷无情,要多点“试一试”、“你能行”、“下回再打分”、“再努力”、“别着急”的安慰,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少记住孩子的分数,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均等的,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课堂提问、对话训练经常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的形式,给予孩子自我选择、自己作主的机会,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确定对话操练伙伴,认定作业份量和难度;给予孩子自我赞赏、自己纠正的机会,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进步、长处,自纠偏差,自找问题;给予学生和老师谈心的机会,支持孩子向老师提意见、建议,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诚恳采纳孩子的看法。
  
教师尊重孩子的需要,学生就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合作,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将产生。
  
二、尊重孩子的差异
孩子是社会的一员,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形成个性差异。尊重孩子,必须关注孩子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看法;尊重孩子的差异,必须利用一切可能创造条件适应差异,促进差异内化,促进个性发展。
  
1.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学习较困难的孩子要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现、发展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塑造他们的心理优势,寻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有的学生歌唱得好,但记忆单词有困难,教师首先让他多次在课堂独唱中文歌曲,引导他唱好“Hello!”,“The Number Song”等英语歌曲。孩子在掌声中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学习的勇气,有了动力,乘胜而上。有的孩子听说能力强,读写却跟不上,老师让他上台当听力反馈练习的示范者、对话练习的表演者,免去其听说作业要求,这位孩子理解老师的苦心,发现自己的差距,发奋图强,迎头赶上。
  
2.因材施教
要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活动形式、预习项目、练习作业、评价标准。
  
对学习较容易的孩子提高要求:配合老师做对话示范;当难题、知识易混点的解决、辨别者;延伸学习,参加课外英语兴趣活动,阅读《英语辅导报》和英语小画册等读物并剪报、编报、出板报。
  
对学习较困难的孩子降低要求:做基本要求的简单对话;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平时考查少量、分步,给予过渡练习和辅导,逐步缩小差距;在评价时就高不就低、模糊不精确、评等级不评分。

因材施教要与全体活动结合,分层要求要与统一目标结合。个体活动适应孩子的不同需要,是为全面参与打基础的;全体活动以统一性、标准性要求逐步促使个体行为上轨道,逐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面和质量效应。
  
三、尊重孩子的发展
孩子天天在长大、日日在发展,可塑性强;孩子有潜能,可挖掘;孩子生命力强,生机勃勃,可引发。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发展依靠热情,热情期待激发。
  
1.观察孩子的变化、进步、愿望
孩子的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理解能力、记忆水平、学习效果经常在改变,要注意观察,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不要用老眼光、旧办法抑制孩子的思维,削弱孩子的信心,影响孩子的进步。
孩子对肯定的渴求,对表扬的喜悦,对成功的愿望是在发展,在逐步强烈。教师的一点头、一笑脸、一抚摸、一激励都是对孩子进步的回报,都将满足孩子的自尊、自信心的心愿。教师要不吝惜地将“Yes!”、“OK!”、“Great!”、“Well!”、“Good!”、“Very good!”、“Clever!”挂在口上,满足孩子对肯定的需要,特别是对学困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和学习热情。
  
2.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多说话中解放出来。”不要满足孩子学会了,要鼓励孩子在自习、听课中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要允许孩子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争论结论、想象猜测、标新立异,不要满足孩子静静地注意听,要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观察、对比、寻找、体会,自悟学习语言的规律。如学了cake、name、plane,会总结字母a在开音节的发音规则及开音节词的构词特点。让学生听听、想想、猜猜,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如听教师与同学的示范对话:T:Hello,××.This is ××and this is××. S1:Glad to meet you! S2:Nice to see you. 学生在情景中自悟新句式This is…的句意,抹去翻译法教学的阴影,养成勤于思考、直接思维的学习习惯,领悟语言学习的诀窍。


3.指导孩子学会思考、挖掘潜能、标新立异
“授之以渔”,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今后的再学习、再创新打好基础。如单元、期末复习时,启发学生联想思维,回忆归纳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时,启发学生扩散思维,归类辨别、扩词替换、举一反三。孩子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逐步提高,自编“归类本”、“警示窗”、“游戏卡”,真是“渔”少了不少“鱼”。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先学后教。让学生大胆尝试将老师未教就能听懂、说好、读准、写对的知识告诉同学。这样自学的知识理解得深、记忆得牢。同伴自学水平的提高会极大的振动孩子的灵感,纷纷效仿,潜能得到挖掘。
学习主动了,创造学习的风气自然形成。孩子不仅能进行“Learn to say”对话的绘声绘色表演,还能“添首加尾”地串编、加编、创编连贯流利的对话。老师看着准备好道具、装扮好角色的“小演员”们,真舍不得“stop”。
  
实践证明把孩子当孩子看,就是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无知、天真,亲近、爱护、关心孩子,助其成长。把孩子当人看,就是把孩子当自己的朋友看,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商量、体谅、信任的方式,给孩子自主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机会;以讨论、民主、亲善的氛围让孩子感受集体的温暖,满足师生、生生的亲善。把孩子当学习的主人看,就是把孩子当学习的好伙伴,提供孩子主动参与认知和创新的时空。
孩子得到尊重,学习心理轻松,信心十足,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教师尊重孩子,师生关系融洽、民主,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孩子的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文化科学等素质得到愉快地发展,这就是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秘诀。



参考书目: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