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兴趣。当一个人做他自己颇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会废寝忘食而不知疲倦,甚至会大有收获;当一个人做他毫无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会怨天尤人,叫苦连天,乃至一无所获。纵观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传记就不难发现,进化论创使人达尔文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物理学巨人牛顿整天心里只装着他的实验室;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爱做实验,虽屡次受挫却矢志不移;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曾经被一只小小的罗盘迷住……总之,兴趣就是这些科学巨人得以在人类科学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不朽丰碑的重要动力之一。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其浓厚的兴趣,然后再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从表面看,兴趣好像是天生就有的。但是,有谁能证明兴趣是靠遗传获得的呢?大量事实表明:兴趣是靠后天培养的。因为个人的兴趣虽然是以客体的特点和个人本身的心理品质(他的文化、教育、能力和性格)为转移,但最终还是由别人、集体、社会心理来形成的。尽管人的才能和智力总是有差异,但是,如果能养成对某一事物强烈的兴趣,你也可以做出巨大的成果来。
兴趣对于促进学习,促使学生早日成材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也是完全可以培养和提高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去看待兴趣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与兴趣有关,哪些因素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在自己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间接兴趣则是由学习结果的有用性而产生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学生主观方面的,如认为学英语无用,存在某种生理缺陷(如口吃)等;有的则是客观方面的,如没有适合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等。为此,针对小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在课内和课外给学生提供说英语及展示自己英语才能的机会。而那些起初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会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说英语的氛围中。这样,在用中学,学中用,经过一次次的表演,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和承认,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诚然,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因素是很多的,而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必须既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成效。当今流行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全部行为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认知法、集体学习法等。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应仅仅拘泥于上述某种方法,而应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灵活多变。下面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及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谈谈自己在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初步探讨。
1、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人形象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这不无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言语应起到组织、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照本宣科,势必会造成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则因感到压抑而兴趣索然。而上课形式多样化,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则会感到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从而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英语着重学习日常会话。在学习新的课文时,我不是逐词逐句教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先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复述对话内容;二、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上所显示的情景自编对话;三、课前叫一位同学作好准备,上课时与老师配合表演对话。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分组练习,上台表演等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新颖、有效的游戏,运用到教学中,不但能加深认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On the Farm这一课时,针对小学生爱新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游戏环节:首先,通过课件的演示,依次出现几种动物,让学生通过声音和身体部位特征来猜猜它们是什么。学生在获得新鲜的感观体验的同时,也将这几种动物深刻地记入了脑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I like…”这个句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课件演示的画面上有很多文具、水果、动物玩具等,但它们都被隐藏起来了,只有找到并流利地说出“I like… May I have a …please?”的学生才能得到这些奖品。通过“人机对话”,氛围随之活跃起来,也将课堂教学推入了高潮。这样,在游戏中,单词和句型由于反复使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由此可见,适当的游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启发,少灌注。古人对启发性原则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大意是: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鼓励学生积极奋进,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这样,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又能进行独立思维。可见,启发性原则就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小学生学英语,总会受到汉语的干扰。因此,我看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创造一种说英语的氛围。如教师用英语讲课,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交谈等,努力使学生摆脱汉语的干扰。同时,我还给学生创设会话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及怎样通过口头语言及身体语言来表达。如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场景,我往往会提出这些问题:“他们在谈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首先仔细观察,然后试着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往往会说出很多曾经学过的句子。当然,也有可能与挂图内容无关。这时,教师再稍加指点,学生便会茅塞顿开。由于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一步步得出的答案,他们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而正是这种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多使用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卡片、录音磁带等)。教具能够十分贴切地解释某些语言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讲,通过直观教具学到的东西,往往记得最牢。在学习动物这一课时,我同时使用了两种教具:动物头饰和录音磁带(由表示动物的单词,配上动物的叫声再和上幽默诙谐的音乐的儿歌)。在学完单词后,我便放录音,和着有韵律的儿歌,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跟读。同时,戴着头饰的学生扮演的小动物也依次出场。这样,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获得的信息迅速进入大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4、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褒少贬。心理学家明确指出:人具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而“自尊需要”是较高级的需要。它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尤其是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承受能力差。如若在刚刚一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就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则会表现出低落、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这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力争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或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学生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当小教师带读等,以培养他的自信心;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则提一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以避免产生骄傲情绪。也只有这样,无论什么样水平的学生都可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学习英语必须经常应用,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融会贯通。但因授课学时有限,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创设了更多的情景和语境。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拓智力非常有效。因此,教师在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智力竞赛、英语短剧等。我组织学生排演过《狐狸与公鸡》、《龟兔赛跑》等剧目,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不但增加了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而且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无限乐趣,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以上是我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点滴感受,不足之外,恳请专家同仁们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