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加、减法简单应用题(A)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九中的第10~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法应用题,能正确列式、口答,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纸剪白兔、黑兔各二只.学生准备红花7朵、黄花5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说得数. 2+9= 5+8= 3+9= 4+7= 5+( )=12 2+( )=11 4+( )=13 12-5= 11-4= 12-3= 11-2= 2.让学生在桌子上先摆7朵红花,再摆5朵黄花,然后教师提问: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也可以问一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算,引导学生说出加法的含义.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题,先指定两名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这道题里告诉我们哪两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再问:那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 为什么用加法来做?(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求总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表示兔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只)” 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答案填在书上.再指定两名学生读算式,口述答案. 2.教学例5.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师可以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 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出算式:12-7=5(只).) 教师再把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为:“学校养白兔和黑兔一共12只,黑兔是5只,白兔是几只?”仍用上面的分析方法,让学生边指实物图边回答.然后独立列出算式:12-5=7(只). 提问:同学们看一看例5和例4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例4是求白兔和黑兔的和”,“例5是知道白兔和黑兔的和求黑兔”,加深学生对“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理解.)再指定两名学生读算式,口述答案. 课间活动. 三、课堂练习 1.做第1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指定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学生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得数和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2.做练习三中的第10~12题. 第10题和第11题,可以让学生先试做,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解题情况,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补充题目让他们练习.(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第12题,做题之前,教师要求先提示:做题要从上往下做,从第二小题开始,做每道小题要联系上边一道小题来想.这样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有什么困难.教师在巡视时,重点看一下第二行的两道小题,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