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统计
|
课题 统计(方案A)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字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每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设计说明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新编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就较系统的编写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体现了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为使学生能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3.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用一个故事,贯穿整节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练习应用时,设计了让同学帮聪聪选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了一个课外小调查:我们学校有许多树,有几种?各有几棵?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吗?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既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家评析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创设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教学中,教师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并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统计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 执 教: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胜利大街小学 孟 卫 指导与评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董惠平 本案例选自延边教育出版社《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新课标教案·数学 一年级下册》,如欲购买此书,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邮购电话:010-82608550 服务电话:010-82608377,82608850 邮政信箱:1008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