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手段: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好16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口答填空。
(1)2×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 相加;
(2)3×2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3)4×3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4)3×4这个算式读作( )乘以( ),表示( )个( )相加。
3、师生比赛
由一个学生任意的从四道题中挑一道题,教师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
4、教师谈话: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讲解2的乘法口诀
(1)出示P21、例1图 [出示图片1]
(2)问:观察,图中每组有几根小棒,有这样的几组?
(3)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都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生说:2+2=4,2×2=4,教师随后板书]
(4)问: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2×2=4这个算式表示2个2是4]
(5)教师叙述: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二二得四,教师板书“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2个2得4。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口诀的得数部分是积。
(6)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成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1=2;1个2是2;一二得二
2、教学例2 (讲解3的乘法口诀)
(1)让学生们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①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生:一个三角形有3条边,摆一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
②师:请同学们用小棒摆好3个三角形。
③师:观察,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几个3根,是几根?
[生:摆一个三角形用3跟小棒,摆2个三角形要用2个3根,是6根?摆3个三角形要用3个3根,是9根] 师板书:1个3 是3,2个3 是3,3个3 是3。
(2)问:一份是3,两份是2个3,三份是3个3。谁能用三个算式表示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3+3=6,3+3+3=9
1×3=3,2×3=6,3×3=9
(3)指导学生编3的乘法口诀
师:我们已经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编出3的乘法口诀呢?
教师板书出三句3的乘法口诀。
3、教学例3 (讲解4的乘法口诀)
(1)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依次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
(2)看着这些正方形,说一说,摆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分别要用几个4根小棒,要用多少根小棒?
(3)看着小棒图,用适当的算式表示这几幅图。(可以分别的用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来表示)
(4)看着这些算式试着编出四的乘法口诀。
(5)全班交流
(6)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板书
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凡是积大于10时,为了读写简便,就不要“得”字了,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
1、师:我们已经编完了2,3,4的乘法口诀,1乘以1表示什么意思?1乘1得几呢?根据你们列出的算式能否编出1的乘法口诀呢?
2、归纳整理
(1)我们已经编出了2,3,4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看一下,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
(2)想一想,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与前一句的积相差几? 3的乘法口诀呢? 4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而迅速的记住乘法口诀。
(4)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读1,2,3,4乘法口诀
试记乘法口诀。
(2)背1~4的乘法口诀
2.发展性练习
(1)教师慢慢的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每擦掉一个积,就让学生背一句乘法口诀。
(2)打乱口诀的顺序,在黑板上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3)看卡片说口诀
一二( ) 二三( ) 一四(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
二四( ) 一三( ) 四四( )
一一( )
(4)看算式计算出结果,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1=( )口诀:
2×2=( )口诀:
4×2=( )口诀:
3×3=( )口诀:
4×4=( )口诀:
4×1=( )口诀:
4×3=( )口诀:
1×1=( )口诀:
3×2=( )口诀:
(5)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