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与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课堂实录]
珍贵的教科书
靳家彦
[浙江台州临海白水洋小学 刘彩琴老师整理]
师:我们今天来学什么?
生:珍贵的教科书
师:有一个多音字(板书:教科书)
(生读题)
师:什么是“教科书”?
生:就是课本,就是教材。
师: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
生:不好
师:大家来读书,你觉得哪一段写出教科书特别珍贵,待会儿就读哪一段。
(生自由读全文)
师:你觉得哪一段写得特别珍贵,读出来听一听。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读第四节)
师:为什么?
生: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师:你们真行。
(生齐读第四节)
师:你们读得很正确,但这样读叫念字,怎么读呢?听老师读。
(师慷慨激昂地范读)
(生再齐读,读得好多了)
师:我们就这样一边感受,一边读书(板书:感受)
你有了感受,读出来的书味道就不一样了,就像品茶,一口一口慢慢品,越品越有 味道。对身外的东西引起振动,叫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读书最重要的是感受,把 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要把感情读出来。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多好啊,声音响亮,普通话准备。
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 贵啊!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强调“印文件”)
师:高声读也好,低声读出好,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吗?其他地方再读读。
生:(读第12节)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师:对呀,这书浸透了指导员的鲜血,每当我看到这鲜血染红的书时,就会想起指导员 说的话,指导员说了什么?
(师范读,生读)
师:就这么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
为什么读得这么好,不仅是感受了,而且把心放在里面去读,你们的读已经到了 “理解”的层次了。
师:所以题目不能叫《一捆教科书》,而应该叫《珍贵的教科书》(板书:珍贵的)
注意“贵”字不加点。
(生再读课题)
师:除了那两段,还有吗?
(生读第11节)
师:可是在55年前,正在与国民党进行战争,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困难吗?
生: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读第二节)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师:桌椅问题解决了。有黑板吗?怎么办?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师:还没有什么?怎么克服?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师:但你没读出困难,读来读得困难一点。
(生读,读得不够好)
师:你们口渴过吗?那时候最想喝什么?那种希望就叫什么望?
生:渴望。
师:再读这句话
(生读出渴望之情)
师:这样边读边议也是为了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理解。
师:书来了吗?有消息了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一开始盼书,现在去领书。这里非常像电视剧的场面。我们能根据这段文字排电视 剧,你们想排吗?
让摄影的叔叔阿姨拍下来,在温岭电视台一播,演员就是你们,导演就是老师。
(生组合选择角色排练)
师:时间是--
生:1947年春天
师:谁先出来了?
生:指导员。
师:谁能演指导员,老师来看看(选一学生)
现在他就是你们的--
生:指导员
(演指导员的学生上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师:他兴高采烈吗?来,大家帮他排练
(另一学生说)
师:现在我就是指导员了,我说完这句话你们就怎么样?
生:欢呼
(师说台词)
生:耶
师:战争年代哪来的港台调“耶”,应该说--
(师生再演,学生欢呼时间较短)
师:时间这么短,不行。
(师生再演)
师:对,这就叫作“振奋人心”(板书)
师:什么叫“兴高采烈”,什么叫“振奋人心”,懂了吗?
对,就这样读,不用背解释,已经知道了,这叫欣赏
我请同学们接着演指导员
(生读第4节)
师:这时大家更应怎样?
生:欢呼
师:还有一个声音在叫,谁来?
(选好演员,生再合演)
师:可是书还在印刷所,谁去?
生:我去
生:我去
师:不够积极,不够踊跃,我看谁特别积极就谁去。谁去?
(学生争着要去)
师:(板书:争先恐后,生读词)
这一段就像拍电视剧一样会拍了吗?会表演了吗?对,不仅演得好,还理解了什么 叫“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
师:第三段非常感动人,我们一起读读。
(师范读,指导读“快卧倒”)
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了喊了几次
生:很多次
师:但文章中没能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师:这本书连一页也没缺少,叫什么?
生:完整无缺
师:这捆书被完整无缺地压地指导员身下,所以,看到这捆被鲜血染红的教科书时,我 就大声喊--
谁来把他唤醒
(生读)(齐读)
师: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激动地说- ---(生接读)
师: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生接读)
这是指导员流尽最后一滴血,用尽全身力量留给大家的一句话,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将来干什么?没说呀,指导员这时候----
生:牺牲了。
师:他慢慢地停止了呼吸,慢慢地闭上眼睛,慢慢地以及停止了跳动。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生开始写)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空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建设祖国,为祖国出力。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需要你们,为祖国创造一片宏伟蓝图。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
(生满怀深情地读第十二节)
师:这捆教科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读书不仅要读过去,还要进行评价。怎么评价?
(师板书:读《 》)
师:什么意思?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生:写出读后感。
师:写多少?没有限制。怎么写?没有限制。怎么想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回去好好读,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