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
来源于: 王蕊绵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秘的海底世界。(板书)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观看了录相,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多么神奇的海底世界呀,作者又是怎样把他看到的海底世界展现给大家的呢?
二、 个性阅读,直观感受
(一)老师语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仔细品味品味。
(二)交流:看同学们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的,一定是找到自己的最爱了,谁愿意把他找到的段落和大家一起共享。
第二段:
1、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我喜欢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样子,我也喜欢海底依然宁静的样子。)
2、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看,这是--------这是--------
3、你能把这句读好吗?指导朗读。
4、你还喜欢这段中的什么?
5、你们也想到海底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也穿上潜水衣到深海去看看,好吗?穿上潜水衣。(演示)100米比较亮,200米不那么亮了,300米暗了,400米更暗了,500以下全黑了。再看,那是什么?再仔细看
6、这么神奇的景色,你们能把它读好吗?
7、“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却”字?(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海底“黑中有亮”的神奇。师板书;黑暗 光点闪烁)
第三段:
1、你们还喜欢哪一段?
2、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3、 海底真的有声音吗?我们去听一听好吗?
(课件演示)
4、 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嗡嗡、啾啾、汪汪、……)
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谁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5、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这个排比句应该怎么读?(高低、快慢)指导朗读。
7、 作者为什么用了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大家想象一下,海底的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出示:海底的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还好像在---------------。)学生口述完成填空。
第四段:
1、 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动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2、 哪儿能看出海底的动物多呢?(已经知道的有三万多种;各有各的活动方式)
3、 们会有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呢?我们去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
大家看,这是海参,它的运动速度非常--------慢。
这是梭鱼,它的运动速度非常--------快。
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向前运动。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4、 底那么多动物,作者为什么只写了4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代表性、典型性)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
5、 们能把这些动物的活动方式通过读表现出来吗?(生读)
第五段:
1、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很多,而且色彩多种多样)
(师板书)
2、学生读
第六段: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陆地上蕴含量很少的稀有金属它也有)
陆地上有的矿产它有,就连陆地上蕴含量很少的稀有金属它也有,海底的矿产蕴含真是非常丰富。(师板书)
三、 结全文,内容拓展
1、(指板书)在宁静的海底有动物在窃窃私语,在黑暗的海底有光点在闪烁,海底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式各种各样,许多植物是色彩各异,而且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作者在文中一开始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题,谁给大家读一读(一生读)
你们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回答这个问题吗?(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拓展:海底是不是只有作者介绍的这些景色和物产呢?(学生介绍)
是啊,海底的景色还远不止这些,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制作的一个网站,这里有……
最后,老师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老师希望看到你们笔下的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