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谈礼貌
        ★★★★
【字体:
谈礼貌
作者:戴树琴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以礼待人的好处。我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懂得更多的道理,做得更好更全面的。

二、揭示课题,学习题中生字词。

1、板书课题:    30、谈礼貌

2、齐读课题。

   讲解“貌”的笔画顺序。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⑴给课文各自然段写上序号。

⑵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

⑴抽读生字词。

⑵汇报: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⑶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⑷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12个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读、抄词语。(文后练习3,每个词语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板书:君子  不失色  不失口

⑵“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板书:态度  言语  彬彬有礼

⑶这一节先引用古训,目的是引出一个什么样的话题,请用课文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使用礼貌语言  优良传统

⑷小结:第1自然段引用古训,提出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话题。

⑸这一自然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⑹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4自然段。

⑴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教师范读。

③这一自然段讲的故事里,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

板书:马上吼道    “呔,爷问你”

岳飞问人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

板书:下马施礼“请问”

④作者哪句俗话来概括这两种情况的?请高声齐读一下。

板书:人心暖  讨人嫌

⑤这一自然段举小说里的两个古人的表现来说明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应该分别用什么语气来读?

⑥齐读第2自然段。

⑵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事?女青年态度怎样?说了什么?小学生态度怎样?说了什么?

板书:连忙抬脚“对不起”、微笑着说“没关系”)这件事结果怎样?

板书:避免纠纷

③作者从这件事上体会到什么?请齐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板书:架起桥梁)

④齐读第3自然段。

⑶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节写了一件什么事?周总理当时态度怎样?他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板书:安慰“不能怪您”)

③作者从这件事上体会到什么?请齐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板书:文雅  和气  宽容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④这一自然段用周恩来总理的一个小故事为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该怎么读。

⑤齐读第4自然段。

⑷小结:第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什么叫“交往”?为什么这一句中用“总要”?

⑶这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说了什么?请高声齐读一下,为什么这句话中要加上个“恰当地”?

⑷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的来说,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的社会效果是什么?请齐读第二句话。

板书:关系更和谐  生活更美好

“和谐”是什么意思?这一自然段该怎么读?

⑸齐读第5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4。

2、熟读课文,并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说说练习4中两个句子的意思。

2、齐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说话练习。

1、要求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2、练习方式:

⑴同桌二人互讲互议。

⑵指名几位同学依次上讲台讲述事例。

四、联系自己,漫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小结,表扬优秀学生。

 

附板书:

                      不失色    态度    彬彬有礼

古训    君子

                不失口    说话    使用礼貌语言

                    马上吼道  “呔,爷问你”讨人嫌

                                                           

                    下马施礼  “请问”      人心暖           

                                                             

                    连忙抬脚  “对不起”   避免纠纷          

     优良传统                                                

                    微笑着说  “没关系”   架起桥梁

                                  文雅和气  宽容

              安慰“不能怪您”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