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认真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媒体:投影片 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17 第一朵杏花 哪 天 开 花 竺可桢 郑 重 记 下 一丝不苟 精 确 观 察 教学 |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 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相机出现词语:竺可桢 绽开)
2、 读“竺、桢、绽”3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 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标注拼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 朗读由生字组成的词。
院墙 一株 泛出 程度 顷刻 郑重 大概 估计 规律
“株 程 皱 郑”是翘舌音
“程 顷 郑”是后鼻音
(3) 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
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4) 指名朗读课文。
(5)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 范读课文,指导分段
1、 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 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
成一段?
2、 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第1—5自然段):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自然段):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第16自然段):竺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 指导书写生字
1、 注意点:
(1)“院、株、泛、程、顷、估、规、律、皱”均是左窄右
宽。
(2)“概”字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大小相等,最右边为“ ”
不能写成“无”。三部分书写要紧凑。
(3)“郑”字左高右低。
2、 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 布置作业
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程(cheng chen)度 规律(lu lu)
郑(zheng zeng)重 顷(qin qing)刻
2、 组词。
株( ) 概( ) 泛( ) 顷( )
珠( ) 溉( ) 眨( ) 倾( )
3、 朗读课文。
第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
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抽读课文,了解课后朗读情况。
二、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他怎么样?画出表示竺爷爷动作的词。
(看到、走近、数了数)
(2) 竺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3) 指导朗读。
(4) 小结过渡。
2、 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爷爷,您又看花啦?”
学生用天真的语气来读次句。
“哪天?今天开的。”
学生练习用奇怪的语气读次句。
(2)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注意加点的词。
“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说明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是什么意思?“习惯性地问”说明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
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亲切)
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
(3) 孩子作了回答以后,竺爷爷又补充问了什么?用什么语气读?重点要突出什么词?
(相机板书:哪天开放)
(4) 指导分角色朗读。
三、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
(1) 这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春天景物的特征?画出来。
(绿、皱、鼓)
(2) 指导用轻快的语气读第六自然段,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2、 学习课文第7—14自然段。
(1) 自由轻读第7—14自然段两遍,给对话加上“x x说”这样的提示语,弄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2) 出示投影片: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到一个小孩子( )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这孩子用什么样的语气喊竺爷爷?结合下一自然段内容思考,将答案在括号内。
(着急)
练习用着急的语气读孩子的话。
用同样的方法给下面几句话填空。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说:“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说:“是。”
学生试读、讨论,教师总结、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指导分角色朗读,体会竺爷爷与小孩子两人的感情变化,读准两人不同的语气。
3、 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第15自然段第一句话)
“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快步走”说明竺爷爷当时心情怎样?(激动)
用激动的语气读这句话,体会竺爷爷当时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第二句话。
这是什么句子?从哪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突出“捧”字。
指名读最后一句。
理解“郑重”词义。
“郑重地记下“写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采取什么态度?
(相机板书:郑重记下)
(2) 朗读第15自然段。
四、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 抄写词语。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习课文第三段。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竺爷爷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
1、 自由轻读课文第三段两遍。
出示投影片:竺爷爷搞科学研究,需要的是( )时间,从来不用( )、( )这些字眼,也不用( )和( )代替观察。
(1) 学生轻读课文两遍。
(2) 在文中圈出答案,指名回答。
(精确、大概、也许、估计、推断)
(3) 指导理解“精确”。
竺爷爷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这个成就是怎样得来的?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相机板书:精确观察)
(4) 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高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相机板书:一丝不苟)
三、 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 自由朗读课文。
2、 从竺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 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买菜》。
1、 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 可写提示语,也可以无提示语。
2、 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 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 作业
1、 完成片段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