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
3.学习作者准确用词、生动描写的表达方法。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运用词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综合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弄清小湖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及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
(二)解决办法
1.引导想象,体会语言的深刻含蕴。
2.句式比较,揣摸语言的巧妙之处。
3.重点引导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抓课文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一)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二)配乐朗读录音带
(三)动画录像带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鸬鹚》。(板书课题)本文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学者、诗人郑振铎。我们曾学过他的课文《燕子》。
(二)检查预习
1.谈对“鸬鹚”的认识。
请大家根据课前预习说说对鸬鹚的认识和印象。
2.观察书上插图(或出示挂图),说说图上描绘的景象。
3.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xi2n g1o h6n
船 舷 竹 篙 水 痕
(1)“舷、篙”笔顺较复杂,注意笔顺和结构。
(2)“舷”字读“xi2n”不读“xu2n”。
(三)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并学习理解课文的第一部分。(明确目标)
(四)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1.放配乐朗读录音,边听边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整体感知)
3.自由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同桌讨论后说说分段情况及分段依据)
明确:
课文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分为三部分。即:
第一段(1)讲鸬鹚捕鱼前湖面的平静。
第二段(2—5)讲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
第三段(6—7)讲渔人归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不强求段意的准确一致性)
(五)精读课文,讨论交流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思考:
这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主要写鸬鹚捕鱼前小湖的平静,读了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感觉。(板书:捕鱼前)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问题:你从哪些方面看出鸬鹚捕鱼前湖面景色的宁静优美?(讨论中教师巡回指点)
交流:
(1)环境优美:
投影出示“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里“夕阳”点明了时间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没有什么风”“像一面镜子”写出了小湖的宁静。)
句子比较:(投影出示)
(读、议比较得出:上句写了炎热,给人以郁闷;下句写得平和,让人觉得轻松。)
(再读②句体会)
(读、议比较得出:上句对湖面怎么平静没有具体描述;下句运用比喻,把小湖水喻为人们熟悉的事物“镜子”,形象地把小湖的平静写出来了。)(板书:水平如镜)
(再读②名,体会)
还从哪儿看出环境优美?
(理解“一望无垠”及写什么“一望无垠”)
小结:平静的小湖,加上岸边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给我们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图。
(2)渔人悠闲:
投影出示“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的吸着烟。”
(这里“悠然”是安闲的样子,写出渔人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的样子。)(板书:渔人悠然)
(读这句话,体会。)
(3)鸬鹚静立:
投影出示“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着命令。”
(这里把分立船舷两侧的十来只鸬鹚喻为等待命令的士兵,写出了鸬鹚排列整齐,静立不动。)(板书:鸬鹚静立)
3.总结、朗读、学习方法
这里环境的优美、渔人的悠闲、鸬鹚的静立,相互映衬,同太阳快要落山相联系,构成了一幅宁静、优美、和谐的画面。
朗读体会,语气要轻柔舒缓(范读→练习→指读)
从本段的描写中,你学习到了什么?(总结扩展)
(学生各抒己见,从观察、积累以及描写用词、比喻的运用等方面谈收获)湖面永远是平静的吗?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平静?什么时候小湖又恢复了平静?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完成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2.预习后两段课文:
(1)湖面是怎样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后来又是怎样趋向平静的?
(2)小湖的平静与否与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介绍学习方法,交待学习任务
1.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学习方法,按自学提纲学习课文二、三大段。学习交流中,各组同学要充分发言,把问题找全、谈透。(明确目标)
2.自学提纲。
(1)渔人是怎样赶鸬鹚下水的?湖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鸬鹚是怎样捕鱼的?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3)联系上下文想象“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湖面是怎样恢复平静的?湖面的变化过程与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
(二)指读全文、复习回顾
1.指名按结构段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及文章条理。(整体感知)
2.指名背诵第一段,说说段落大意。
(板书上课时内容)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讨论第二段课文(重点、难点)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纲(1)(2)(3)题的要求分小组讨论,讨论时每组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要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发言,以备全班交流。
(讨论中教师指导)
(1)交流学习讨论情况
渔人赶鸬鹚下水及湖面的变化: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读“只要……就……”一句,知道这句话点明了渔人一动,鸬鹚就动。“一抹”“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点明了这种关系。)
(读“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跳跃。”一句知道是鸬鹚钻进水里捕鱼使湖面变得不平静,且因为是许多只鸬鹚一同钻入水中,所以荡起波纹,有无数浪花跳跃。)
(板书:捕鱼中浪花微溅)
感情朗读每2自然段
鸬鹚捕鱼及作者的具体描述:
(学生找出鸬鹚捕鱼时的动作“钻、扑、跳”,渔人的动作“抓、挤、甩”,知道这些动词准确写出了鸬鹚捕鱼的尽职和渔人动作熟练、经验丰富。)
(板书:钻、扑、跳、抓、挤、甩)
投影出示,学生填动词体会
比较句子,引导想象
(比较异同:都是写捕鱼的繁忙,前句让人读了觉得渔人辛苦劳累,给人以紧张压抑感;后句将渔人的繁忙写得轻松自如。)
(引导想象:通过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捕鱼图,知道正是由于这繁忙的捕鱼情景使湖面变得不平静。)
(2)总结
渔人利用鸬鹚捕鱼打破了湖面的平静,使小湖由“水平如镜”到浪花微溅”充满生机。
(3)自由读第5自然段,了解渔人怎样停止捕鱼的,渔人怎样喂鸬鹚的,以及停止捕鱼的时间。
2.学习第三段课文。
(1)快速默读思考:
湖面在捕鱼后是怎样恢复平静的?这里“恢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湖面的变化过程与鸬鹚捕鱼有什么关系?
(明确:湖面本来是平静的,因为鸬鹚捕鱼才暂时打破了平静,现在渔人归去,又恢复了平静。)
(板书:捕鱼后划船归去)
(2)小结
渔人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鸬鹚又站立两侧,湖面上留下了一条水痕。这不也是很逍遥自在吗?这里呼应了开头的“悠然”。
(板书:站立留下水痕)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背诵(背诵中加深理解)
1.先逐自然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2.根据“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这一主线,看板书内容进行背诵。3.可采用个人试背,指名背等形式背诵。
4.体会每段课文的语气。
第一、三段语气舒缓、轻柔;第二段语速稍快、语调欢畅。
(五)讨论总结归纳
1.《鸬鹚》一文立意深刻,感染力强,把江南水乡田园的柔和优美和渔人紧张有趣的繁忙展现得惟妙惟肖,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为什么有如此艺术感染力呢?(总结扩展)
明确本文特点:
(1)作者平时认真观察事物,注意积累材料;
(2)用词准确生动,动词的运用尤为突出;
(3)展开丰富的联想,巧用比喻。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美好景色的热爱)
2.再放课文录像、体会。
七、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第3题
(二)背诵课文
(三)根据课本47页的预习提示,预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