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捞铁牛
        ★★★★
【字体:
捞铁牛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宋代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们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段落结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然后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全文可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一段(第一、第二自然段)讲拴住浮桥的铁牛被大水冲走,陷进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先交代铁牛是做什么用的,怎么会陷到河底的淤泥里。“冲断”浮桥,“冲走”铁牛,是说黄河发大水来势凶猛。“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是说铁牛的用处,也说明铁牛非常重,捞起它非常不容易。然后讲为什么要捞铁牛以及人们议论纷纷。“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很多人都发表意见。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可以体会到,各人的议论都是说捞铁牛困难很大,感到无计可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和尚很谦虚,但很有信心,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第二段(第三自然段)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这段共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儿;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架子;4.下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从“两只很大的船”、“装满泥沙”、“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及“牢牢地拴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和尚针对铁牛重量大的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从“两只很大的船”、“装满泥沙”、“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及“牢牢地拴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和尚针对铁牛重量大的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第三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讲和尚怎样捞出一只只铁牛。课文中详细写了捞起一只铁牛的具体过程,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浆,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然后用一句话交代了用同样的方法捞起其他七只铁牛。第一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的作用是:船上的泥沙逐渐少了,水的浮力把船往上托,船逐渐地向上浮。这样,原先拴住架子和铁牛的绳子就会越绷越紧,把铁牛不断地往上拽,铁牛就从淤泥里一点一点向上拔。当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就离开了河底。和尚捞铁牛,正是利用了水的浮力,也就是他所说的“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第四段(第七自然段)点明和尚的名字叫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从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姓名和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待。说怀丙和尚“出色的工程家”是当之无愧的。

写作方法课文按事情顺序记叙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作者这样写,既抓住了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名字,说他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材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2.了解课文有详有略的写法。3.了解水的“利与害”的两面性,怀丙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

教材难点  怀丙和尚是怎样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

二、教学建议

1.新课开始,可先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生预习以后,教师要检查预习情况,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指名朗读,再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弄懂了哪些词语,还可提出仍然不懂的词和句。这既是初步理解课文的过程,又是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必要环节。

2.在理解怎样捞铁牛的这一段落时,教师可参照“思考·练习”的第三题,着重引导学生注意水手们铲沙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并且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船里泥沙少了,船身为什么会向上浮(水把船往上托);船身向上浮,绳子为什么越绷越紧(船身上浮,船与铁牛的距离加大);绳子绷紧了,为什么铁牛往上拔(绳子紧紧拽住铁牛,因而被拔起)。

3.对于怀丙为捞铁牛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分两步来加深理解。第一步,通过理解词句,归纳出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第二步,在理解了捞铁牛的过程之后,再进一步体会怀丙为什么做这四项准备工作。这样联系捞铁牛的过程来思考,学生对怀丙的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就会有较深的理解。

4.这篇课文讲的是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浅显地讲一点有关浮力的科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做关于水的试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教学本篇的重点训练基础上是练习分段。练习的方法是提供段意,让学生按照段意分段。可在读懂课文之后,布置学生各自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独立进行分段,然后再做检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分段的情况酌情指导。

6.本课生字中,“尚”、“绳”、“程”是翘舌音,“舱”是平舌音。“尚”、“性”、“舱”、“绳”、“丙”、“程”是后鼻音,“陷”“笨”“稳”“劲”是前鼻音,不能读错。“陷”字右半步的写法要提醒注意。

以下词语解释供参考。

浮桥: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

淤泥:河流、池塘等水底沉积的泥沙。

宋朝:朝代名。赵匡胤所建立(公元9601279年)。

议论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背景材料】

怀丙和尚:河北人,从小出家当和尚,是宋代出色的土木工程家。

三、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有详有略的写法。能简要复述捞铁牛的经过。

四、教学重点

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了解有详有略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打捞铁牛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1.打捞铁牛过程的动画片。

2.一套实验器具。

3.幻灯片。

七、教学方法

循序式。

八、教学时间

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小黑板出示:(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不要读成yu,应读yu)(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栓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作业思考课后习题

(六)复习提问

1.课文写什么?

2.按什么顺序写的?

(七)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反复读(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哪些地方做得出色。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学生答并动画演示: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这四项准备工作能不能这样去做?(出示幻灯片打乱顺序的四项准备。)

4)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板书:准备。)

5)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扮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八)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聪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十、板书设计

11  捞铁牛

[1]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