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飞机遇险的时候
        ★★★★
【字体:
飞机遇险的时候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鼓励”、“欢腾”造句。

2.读懂课文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二)能力渗透点

1.练习给每个自然段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同志在生死紧要关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对革命后代深切关怀的思想感情。学习周恩来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让了伞包”,让学生体会周恩来同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每句话的基础上,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用看录像、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

2.难点解决办法。

用投影和读、思、议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找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三)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像带、生字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3课《飞机遇险的时候》(板书课题)。

1.要求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通过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通过自由朗读课理解全文大意,概括每一段段意,并写出小标题。(明确目标)

2.简介周恩来的生平。

3.介绍时代背景。

1946127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29日又启程从延安飞往重庆。但由于途中气候变化,飞机只好在西安停留一夜。

130日上午,飞机从西安起飞去重庆,同机的除周恩来同志的随行人员和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外,还有叶挺将军11岁的女儿小杨眉。当飞机在进入秦岭山脉上空时,遇到寒流,飞机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后来,飞机冲出冷气团的包围脱险了,由于考虑到在当时的天气情况下,飞越秦岭有困难,飞机又返回西安。当天下午,飞机冒着浓雾,从西安飞回重庆。

(二)看教学录像。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歌颂了谁?(整体感知)

(三)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投影出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注意读准“坠”“掠”“械”的字音。

2.理解“波涛汹涌”“螺旋浆”“平衡”“鼓励”“口吻”“沉着”“融化”等词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5.根据每一自然段段意写出小标题。

6.讨论小标题:

1)飞往重庆

2)飞机遇险

3)让出伞包

4)关心大家

5)飞机脱险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汉字

  y@     zhu@    h6ng    xi8     l@

机(    )下(    )平(    )机(    )鼓(   

 r$ng     ji3     t6n    q@ng

    )化冰(    )欢(    )重(   

  xu2n ji3ng

螺(         

2.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生字新词,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并列出了小标题。这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目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在这一段中,作者交待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自学讨论。

1.飞机为什么失去平衡?(老师导读36句,并点拨:飞机遇险的情况是逐步发生的,这几句话前后次序不能颠倒)

2.飞机遇险后,机长采取了哪两项措施?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老师导读第7句)

(以上两次导读,旨在培养学生分层)

3.在导读的基础上思考本段可分为哪几层意思:(第一、二句是第一层,写飞机遇险前的情况;第36句为第二层,写飞机遇险;第7句为第三层,写机长命令做好跳伞的准备。)

自学并讨论第二层。(逐句理解飞机失去平衡的发展过程)

1)每句话叙述了一个什么情况?

2)把说明飞机失去平衡的词语圈出来,结合课文理解“冻僵”“平稳”“掠过”等词语。

3)试述飞机失去平衡的过程。

教师点拨:前两句着重说明原因,后两句着重叙述失去平衡的表现。

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从机长采取的措施看,当时谁有降落伞包谁就有可能转危为安;假如没有,就有可能随时与飞机同毁。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同志听到孩子的哭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画出描写周恩来同志动作的词语(站、跨到、解下、亲切地鼓励说)

3.指名理解重点词语

“立刻站起来”既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迅速又说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几步跨到”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快,心理急切。

“马上解下”说明周恩来同志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亲切地鼓励”充满了对革命后代无比关心的真挚感情。

4.教师点拨: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有伞包就能跳伞,伞包就是生的希望,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周恩来同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何等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啊!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先指名读,再齐读。

2.思考:大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爷爷?当大家把伞包让给周爷爷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一是同志们敬爱周爷爷,真诚地让给他伞包。此时,时间紧迫,不容争执,所以周爷爷用命令的口吻;二是周爷爷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态度是坚决的,周爷爷的话从另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崇高品质。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课文后提问:

1.这一自然段与课文中哪个自然段相呼应?

2.课文中用哪些词语说明飞机慢慢脱险了?(冲出了寒流,渐渐升高了,快速,平稳)

3.出示飞机脱险后,周爷爷和小杨眉合影留念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小杨眉的表情,想象小杨眉会说些什么?

(六)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把伞包让给小杨眉的事,突出了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七、布置作业

预习24课《千里跃进大别山》

(一)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八、板书设计

23飞机遇险的时候

九、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