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卜算子·咏梅
        ★★★★
【字体:
卜算子·咏梅
作者:高子阳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设计理念:
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占有相当大的位置,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61年12月读陆游的词后反其意而写的,传统的上法就是就词讲词,我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在充分感悟尽可能多的梅花诗词上,能够爱梅、写梅、拥有梅。

设计过程:

师:(板书梅花)谁能告诉一些写梅花的诗句。
(生)
师:这节课我想与大家一起来欣赏梅花的照片、国画、诗词、歌,不知同学们是否喜欢?
(点击课件)
师:这是今年2月中国首届梅花节的一些照片,同学们在读梅花的过程,别忘记了摄影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些图片。[摄影师能够抓拍到最美的图片,让我们在教室里看到真实的梅花]这次梅花节是南京举办,从今年起梅花也被南京命名为市花。
[同学们欣赏十二幅不同的梅花]
师:中国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关山月,他特别喜欢用画画的方式表达,画了很多有关梅花的国画,请大家欣赏几幅。
[与同学们欣赏五幅,老师随时对这些国画进行解说]
师: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首歌《红梅赞》(出示歌词)讲述背景。
(上个世纪60年代,空政歌舞团的艺术家们怀着对红岩烈士的景仰,创作出歌剧《江姐》、歌曲《红梅赞》等经典作品;我也建议同学们读读《红岩》这部书,我想你们的爷爷、奶奶、父母多说读过这部书。)
红梅赞

作词:羊鸣
作曲:张士燮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师:想不想听听这首曲子?
(播放这首歌)
师:(小结)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严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以后的咏梅,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师:因为现在写梅的诗太多,比如最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古代咏梅诗词大全》其中有1600多首。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研究、学习、欣赏四首有关梅花方面的诗、词。将会班同学分为四组,每组自己学习十分钟,然后每组十分钟汇报,每组要有小主持人、写好汇报提纲、谁读谁讲都要定好。
[老师把四首诗词发给他们]
第一首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
红梅赞
(略)

第三首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只恐梅未肯。
陆游爱梅之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卜算子.咏梅》一诗是托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他青年及第,好兵书,习剑术,胸怀报国之志,并始终坚持抗金,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他屡遭贬嫡。特别是在他的晚年,竟至于潦倒至衣食无着。但他虽穷益坚,不坠爱国之志,临终之时还吟《示儿》诗,教诲儿孙们不要忘记北定中原的事业。
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此首《咏梅》当为宋代咏梅诗词中的杰作。另外,此诗词言语朴实深沉,明白流畅,更实践了他“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骨气多”的文学主张。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第四首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以上四首诗词的内容与分析全部发给学生]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第一课时结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小组一:
(生说)
(师随时点评)
小组二:
(生说)
(师随时点评)
小组三:
(生说)
(师随时点评)
小组四:
(生说)
(师随时点评)
(听录音欣赏)
师:总结。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利用最快的时间把那首诗、两首词背下来,把歌曲学会。这是第一个作业。第二作业,请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梅花方面的诗,看看里面有多少你是喜欢的,每人选两首,我们编写一本梅花古诗集,看看大家在这一阶段内能背诵多少首有关梅花方面的诗。待明年梅花节时,我们可以搞个梅花诗词背诵比赛,看谁背的最多,背得最有感情。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