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练习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够读懂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文章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2、通过故事语言、行动等方面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过渡导入: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两则寓言?还有谁记得寓言有什么作用吗?
所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事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和劝戒的性质。
学习《鹬蚌相争》
一、初读课文
1、 听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听清读音,将生字、词划出来。
A、 老师读 B、学生边听边划
2、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不准、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3、 出示词语
河蚌 壳儿 晒太阳 啄肉 夹住 威胁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a、 开火车读
b、 齐读
c、 指读
二、指名分段读
1、指名分段读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理解文章
1、读一读,想一想: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主人公?
2、读一读鹬和蚌的话,说一说他们想得都是什么?这样做对不对?
3、渔翁为什么喜笑颜开?读一读描写渔翁的话。
4、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你能用一些成语来说明吗?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就这样”是对上文描绘鹬和蚌的言行的一个小结。如果说前文是以对话来表明二者以死相拼的愚蠢,这里则是用语言来概括。有一种调侃的意味,也自然地引起下文的结果。)
学习《盲人打灯》
一、指名分段读
1、指名分段读
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理解文章
1、盲人为什么打灯?他打灯对自己有益吗?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仅仅为自己着想。
(这是盲人对天真小女孩的回答,也是对众人议论纷纷的解答,更显出了盲人的品德,盲人只想为别人照明,并不想着自己得到好处。)
我打灯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我自己呀!
(当这世上的人都想到为别人付出时,付出者也就同时成了收益者。盲人虽无法明视,却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照亮别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