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大海的歌
          ★★★★
【字体:
大海的歌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耸立、仿佛”等词语。

2.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决办法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机直观演示。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课前预习提纲,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及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大海的歌》(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自由读课文,回顾自己课下预习情况,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投影出示课前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生字、生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作者出海参观都到了哪几个地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描写的?

3.把你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打上“?”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纠正字音(注意“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f$”)

2.作者出海参观了哪几个地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描写的?

码头(第1自然段)

海港(第2自然段)

大海(第35自然段)

(板书:码头  海港  大海)

(四)质疑。

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请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非重点的问题同学之间帮助理解,重点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本文归纳出:作者为什么开始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后来又感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呢?

下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为了减轻学困生的预习难度,教师出示预习提示:

1.作者在码头上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3.船驶进大海里,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教师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大海的歌》,上节课我们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作者为什么开始感到大海唱着欢乐的歌?后来又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呢?(投影出示)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在码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投影出示(自制码头上的景象图),引导学生回答出:作者在码头上看到了蓝天、白云、大海和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板书:蓝天  白云  大海  朝阳)

作者的心情很高兴。(板书:高兴)

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不强求一致)

教师:此时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他怎能不高兴呢?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那种高兴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导入:作者看到眼前的美景,急不可待地登上了一只海轮,那么他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提示学生结合上一段内容想一想)

(引导学生答出:作者在码头上看到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心里十分高兴,在海港里又看到了许多装卸吊车和海轮繁忙地工作着,心里感到很欢乐,所以感到大海唱着欢乐的歌。)

(板书:装卸吊车海轮)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理解。

读一读,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2)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学生归纳出:第一句简单,第二句具体。第二句写出了吊车的高大,数量也很多;海轮数量多,排列得很整齐。也写出了吊车和海轮工作的繁忙。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吊车多、海轮多?

(从“有如密林”、“数不尽”看出吊车多;从“飘着各色旗帜”“密密层层”看出海轮多。)

(板书:有如密林)

(各色旗帜、密密层层)

从哪儿看出吊车高大呢?工作很繁忙呢?

(“钢铁巨人一般”;“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板书:钢铁巨人)

计算机演示海港繁忙景象(也可用投影片)

师:此时作者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闪着金光的无边的大海,海港上一片繁忙的景象,作者的心情怎么样呢?(板书:欢乐)

指名完整地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板书:欢乐的歌)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作者那种无比欢乐的心情。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导入:船在大海中航行,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成墨蓝,表明了什么?(船已驶进深海处。)

这时作者向远处望去,又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提问:

1)作者在大海上看到了什么?(板书: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2)为什么作者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师可提示学生联系课下搜集的材料:我国过去在什么地方探测石油,用的什么设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因为作者极目瞭望透过雾气朦朦胧胧地看到,像是有座城堡耸立海天之间,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过去我们在陆地上探测开采石油,而且使用的都是进口设备,现在作者却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在海底开采石油,想到我国开采石油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所以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板书:自豪  一曲新歌)

2.投影出示:

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互相调换,为什么?

(小组讨论得出:不可以调换,因为第二自然段中的“瞭望”指在驾驶室里往远处看,看到的是海港的景色,“极目瞭望”是指极尽自力向远处看。看的是深海处的景色,再加上有雾气,必须极尽自力才能看见,所以不能调换。)

指名读描写我“极目瞭望”看到的景象。

理解:“朦朦胧胧”、“耸立”的意思。

“像一座城堡”、“耸立”说明了什么?(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又高又大。)

计算机演示深海处的景象

谁能完整地说说为什么这两个词不能调换?

 

欢乐的歌

3.出示:

 

 

一曲新歌

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小组再次讨论得出:不能调换,因为作者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心里感到欢乐,才觉得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当作者看到我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时,想到了祖国有了新的发展,感到自豪。才觉得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它们的含义不一样,所以不能调换。)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

4.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豪的感情。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的心情。

(六)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观察点的变换顺序,讲了自己在随船出海时看到的景象和由此产生的喜悦心情。借助大海的唱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歌颂。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致分析了课文,知道了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这节课我们进行整理复习。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利用已有识字知识自学生字。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组成部分: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2)说一说本课生字可以怎样记住它们。用它还可以组哪些词?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帜”:左边一个“巾字旁”,右边一个一只两只的“只”,合起来就是“帜”,旗帜的“帜”

“探”:把深水的深的“氵”换成“扌”就是“探”,钻探船的“探”。还可以组探求、探索、探路、探照灯。

“挥”:在“军人”的军的左边加上一个“扌”就是“挥”,“挥动”的“挥”。还可以组指挥、发挥,挥手。)

3)按笔顺写一写,重点指导易错字。(例:曲、港等)

4)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样子在田字格中写三个。

2.比一比,说说有哪些不同,再组词:

通(      杭(      深(      曲(   

诵(      航(      探(      典(   

(三)作业。

1.抄写词组:(课后问题5

同志  随着  海港  航行  瞭望  吊车

挥动  旗帜  猛烈  耸立  仿佛  极目

2.照样子,写句子,(课后问题4

3.熟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15课《我和企鹅》,思考课后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