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初步认识课文中12个生字。
3.感情朗读其中两段,会表演。
一.激趣、识字、初读
1.老师和大家做游戏。
你认识她们吗?出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请小朋友称呼她一声。
我们一起做动作:小水珠——眨眼睛、小蜻蜓——飞呀飞、小青蛙——跳一跳、蹲一
蹲、小鱼儿——游啊游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力
图增强认字机会,提高生字的呈现率,也为下面的表演读作下铺垫(动作暗示)。】
2.认读生字
(1)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
a. 学生在小组内自豪地宣布自己认识的“生字”。
b 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字。
c 老师奇怪地追问,为什么课文没学过,大家却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防止“零起点”学习生字,正视甚至巧妙利用学生识字程度上的差异,让学生互补互助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老师追问学生“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意在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
(2)还有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告诉大家,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我们一边读课文,一
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a 生读书,找划生字
b 汇报:你认识了几个字
c 四人小组:全部认识的当小老师教会你们小组的同学,看哪个小队认得最快。
【拼音认字仍然是小学生自主识字的主要方法。】
二、梳理、再读、揭题。
1.小朋友真聪明,短短的时间记住了这么多字,现在老师把这些课文放到你们课文
中,你能一句句话读好吗?
【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最容易形成的不良倾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书,没有词组的概念,作为老师应该及时通过示范让学生养成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读书的意识和习惯。】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什么?…
(1) 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考考大家,老师就能知道大家有没有读懂老师提的问题了。
看:这样对应起来贴,你同意吗?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贴?(生上台试贴)
小水珠(图)小蜻蜓(图)小青蛙(图)小鱼儿(图)
停机坪(图)凉伞(图)摇篮(图)歌台(图)
(2) 现在老师把图片改成字,你还能按顺序将它排列正确吗?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凉伞摇篮歌台停机坪
(3) 你能把上下词语连起来说句话吗?(例如: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a 四人小组讨论
b 汇报
c 你能说二句话吗?你能说三句话吗?你能说四句话吗?
(4) 小朋友真厉害,真像出口成章的小博士,你们说:小水珠它们为什么把荷叶当作摇篮,、停机坪、凉伞、歌台呀?
生自由说: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鱼儿把荷叶当作凉伞。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
师顺势总结:所以作者叔叔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定作:荷叶圆圆(板书)
【这一环节最为巧妙,因为这一整体环节实际还是一挑战性较强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复认了关键字词,梳理了文章脉络,领悟了文章内核——因为荷叶圆圆才使小动物衍生了这么多想象,成就了一篇美文,同时打下了背诵的基础。】
三、创境、体验、研读
1、选择角色
2、找到扮演的小伙伴的这段话,自由朗读
3、随生选择研读
例:
研读小水珠:(1)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2)试读(高兴)
(3)表演读
研读小青蛙:(1)小青蛙,你能自己来读好吗?
(2)我们全班变成小青蛙了,你在歌台干什么?唱得好听吗?
(3)大声来读一读。
(4)你在歌台上干什么?
【让学生在情境中,在通过角色读体验到读的快乐,享受到一种创造的愉悦,同时在体验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延伸、巩固、作业
1、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美美地读课文,请小朋友回去好好准备。
2、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每个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字,下课的时候,你们都来认一认,如果你这些字都认识了,那么,所有的小动物就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了。
【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识字巩固成了一大难点,要让学生真正认识一节课中所教的字,必须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反复认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