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会走路的树
        ★★★★
【字体:
会走路的树
作者:莺语流泉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教学重准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好。

☆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字词卡片、动物头饰。
☆ 设计思路
  本文课题新颖独特,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整体感知阶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精读课文阶段采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文中的插图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用好对学生感悟思想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课文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合理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设计“表演”环节,以演促读、以读促悟、以悟激情,让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树。齐读。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哪些树啊?(学生回答。)
 2.那你们知道这种树吗?(板书:会走路的。)齐读课题。
听老师讲个故事,听完你们就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了。(师播放百乌欢叫的优美音乐,范读《会走路的树》。)
 大堂交流: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是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它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上,让我们再来看看书,自己读读。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象词义。
 2.同桌合作,互读互评:一,读的时候是否注意读准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3.交流合作情况,推荐出几名代表朗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童话讲了几年的事?提到了哪些小动物?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交流:这个故事写了几年的事?讲到了哪几个小动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纲。学生重点比较第一和第五自然段,理解“爬”说明小乌当时还很小,“小鸟又回来了”说明还是那只小乌,只是它长大了。)
 2.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选出举手最多的小组读第一部分,即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3.精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小组讨论:刚开始他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后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3)合上书本,交流讨论结果。
(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
(4)从这第一天的交往中,小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可结合观察插图来感受小树的性格。)
(5)带着理解,用美妙的朗读来表现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例如:
“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玩了好长时间,还把小鸟安全送回家,多么喜爱、关心小鸟啊!读出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6)过渡:驯鹿不光是第一天对小鸟这么友好、亲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天天陪小鸟呢!
(7)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重音:天天、许多、有趣。从时间、景点到景物引导学生读书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他们形影不离,相处多么快乐呀!
(8)他带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能想象一下他们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准备3分钟。)
(9)交流。(可引导学生说去了乌岛、西双版纳、蝴蝶谷等书上接触过的地方,这样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复习了旧知。)
 4.小结:小朋友设想得真好。是啊。这只刚出生的小鸟和这棵友好的小树,玩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见识了各种有趣的东西,它们相处得多好呀!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语文就不该局限在课本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适度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老师从生活常识中导入,立即又提出了一反常识的课题。这一极大对比,让人顿生好奇之心,促进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学生听完后马上进行交流,这既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训练,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对课文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听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读通顺、读流利,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就能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客。
  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也就是“众志成城”。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让学生学会从只言片语和表情中观察人物性格,是一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言必有据,是一种思维训练。
  朗读有两大功能:一是感悟功能;二是再现功能。朗读练习不能轻描淡写,应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这同时也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法。
  让学生尽情地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只要人有想象力,那么他的创造能力也将是无穷的。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仔细阅读了第一部分。请小朋友回忆一下,第一部分讲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

二、精读精讲,深入体会
  过渡: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小鸟和这棵树不得不分开了。因为小鸟要——飞往远方过冬了。(学生接话。)于是,小鸟和这棵树告别。你们猜猜看,他们会怎样告别、会说些什么呢?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演一演。
 1.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老师相机点评、引导。
 2.虽然这只小鸟长大了,可是,它知道天天陪它的那棵会走路的树是谁了吗?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重点突出“也”字。)
 3.结合小鸟当时的心情,指导练读第六自然段小鸟的问话。
 4.这棵会走路的树又是怎么说的呢?齐读第七自然段。
 5.从小驯鹿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人们都叫我驯鹿”——他们不是会走路的树,而是驯鹿,“我爸爸”——他们是父子关系,“常常提起”——老驯鹿十分挂念小鸟,说明他俩友谊深厚。)
  小鸟听了恍然大悟,而且他还非常——激动、兴奋。(学生回答。)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叫”)谁来当当这只激动的小鸟?
  能够见到久违老友的儿子,这是多么巧的事情啊!小鸟兴奋极了,小驯鹿也特别激动,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他连声说“是的!是的!”;连用两个“!”,表现小驯鹿激动的心情。)
  三个小朋友为一组,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三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小朋友观看、评判。(分发头饰)

三、续讲故事,激发潜能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编。)
 2.续讲故事。(请1~2位学生交流。)
 3.总结:大自然美好而和谐,它像万花筒,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你们扇动想象的翅膀,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谢谢你们!还有的小朋友也许会说:我们还想编出更多的故事呢。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回家后,继续设计属于自己的童话城堡,请可爱的动物们去做客,然后把你编的故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学们搜集有关的资料,好吗?
  
  学生经过初步学习,对课文已有大体感知。在此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小乌和驯鹿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学习如何与朋友告别。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猜’一下教师的想法,这类‘小手法’很能激活思维、提高兴趣。”
  小树与小乌之间的对话最能表达他们的惊喜与激动。分角色表演能再造一个情趣化、生动化、交际化的学习情境,能活化语言,丰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众所周知,以往是教教材,现在是用教材来教。童话的结尾给学生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续讲故事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开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一、故事交流大会
 1.导入:上节课,我们有几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故事。由于时间限制,其他小朋友的还没有来得及展示。现在,就请你们把你童话城堡里的动物们请出来亮亮相吧?
 2.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并推选出一位讲得最好的。
 3.大堂交流。

二、识字写字比赛
1.出示:“晨、奇、陪、趣、丽、角、概、激”。(认读。)
2.描笔顺,边描边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四个字?
3.集体交流,1分钟快速记忆。
4.简单检查,比比谁记得最快、最准。
5.《习字册》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三、练习“自助餐”
 1.小播音员:把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小演员: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未来社会不仅充满竞争,而且更离不开合作。”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学生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学笔顺,交流书写时注意点,探讨记忆生字的好方法,达到识记、会写、写好的目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