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本课所阐明的寓意。
☆ 教学准备
蜗牛的实物图、生字词卡片等。
☆ 设计思路
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之中。因此,我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感悟出来的寓意,比老师说教的更能让他们牢记。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先让学生自读,然后组织小组研讨:蜗牛得了奖杯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再抓住“得意洋洋、成天、惟恐、生怕”等词语,反复读书,体味词语,让学生自己感受,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道理。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⒈出示蜗牛图片: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 ⒉你们介绍得真好,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瞧,它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多么可爱呀! ⒊比较两幅图,质疑。 ⒋等我们学完了一篇新课文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学习生字“奖”,读准音,并组词。以前见过这个字吗?在哪里见过?讨论如何写好这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⒈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⒊ 小组内自查读书情况。 ⒋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同学相互正音。 ⒌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⒍谁能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⒈在蜗牛的翅膀丢失以前,它长得什么样呢? ⒉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⒊指名回答。练习朗读。
四、巩固朗读,完成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描写“奖”。 | |
通过对比,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同样也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
识字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这样,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 |
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想。 | |
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复习导入 ⒈认读词语。 蜜蜂 蜻蜒 蜗牛 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⒉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⑴⑵⑶⑷⑸⑹ ⑴(出示飞行比赛图。)看,森林里多热闹呀!有哪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⑵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指名读。讨论:哪些词可以看出蜗牛得了冠军?相机指导朗读“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语。 ⑷播放多媒体,展现画面。 ⑸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赛读。 ⑹模拟采访:蜗牛先生,今天你获得了冠军,心情怎样?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你们说得真好,可是文中的蜗牛可没这么想,它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⑵自读第三自然段。 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从此,蜗牛得意洋洋。”蜗牛非常得意,会怎么想呢?指导朗读这句话,体会蜗牛得意的心情。 ②.“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再读读,讨论:“惟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齐读这两句话。 ⑷(出示蜗牛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吧?(朗读第四句话。)
⒊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天长日久——(引读第四自然段。) ⑵.理解“退化”。 ⑶.找找反义词。沉重——( ) 坚硬——( ) ⑷.看到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
三、分析字形,练写生字 1.将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2.小组讨论:怎样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写得漂亮? 3.全班交流。 4.学生书写。
| |
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给他们一个台阶,自主地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造句,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蜗牛飞行本领的高超。 |
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那只获得冠军的蜗牛,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情,这种形式新鲜有趣又有效。 |
说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对着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说几句,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