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拼音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其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在家庭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庞老师做了很好的尝试。
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又有新朋友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了。(边说边在黑板上出示5只小鸡)我们怎么表示欢迎呢?
学生很好奇,在看到小鸡后,非常开心,鼓掌表示欢迎。
师:(不满意的表情)太简单了,让我们一起来一段单韵母歌吧。
学生跃跃欲试,由一名学生带领,全班一起边拍手边念单韵母歌。
张大嘴巴ɑ、ɑ、ɑ,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
学生摇头晃脑,全身心投入。
简评:以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同时,把日常的待客之道融入教学中,寓教学于生活。
师:(脸上带着神秘的表情)请你找一找,这些图片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拼音字母呢?
老师出示图片:足球(学生争着说是“o”)、插着蜡烛的蛋糕(有的说“i”,有的说“o”……有争论)、门洞(是n)、椅子(学生的意见很多,出现了分歧,教师并没有下定论,而是鼓励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学生兴趣高涨,特别是一些不太明显的,有争议的图片。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请看屏幕(课件依次出示带调音节bī mǐ tí pí nǐ lì),谁来读?
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反复练读,学生认真拼读。
简评: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生活实践相联系,引起共鸣,也使其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师:请你再看。(课件出示儿歌《在一起》),谁会读?
学生举手要求试读,指名三个学生试读,请其他学生认真听。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捉、虫、上”。
教师范读。(读完后,学生拍手夸奖“庞老师,真棒!”听课老师发出会心的微笑。)
教师带读,指出pɑo zhuo为轻声,学生跟读。
简评:给学生正确的示范,保证读音的正确性。
师:现在,请大家和同桌合作读儿歌,不会读的地方,可以互相帮忙,还可以请教前后桌的同学。
学生同桌合作,兴趣很高。
师:现在,谁能来读?请大家跟着他读。(指名学生带读)
简评:较好地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师:小鸡们在一起会做什么游戏呢?
学生显得很兴奋,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捉迷藏……”
师:那就让我们跟小鸡一样,快乐地做游戏吧!
课中操:四人小组手拉手,边念儿歌边转圈。教师与学生一起玩。学生和老师一起,玩得很高兴。
简评:融洽的课堂气氛,让人羡慕,精心的设计,使活动与授课自然融为一体。
活动结束,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在这首儿歌中,有几个音节是有颜色的,谁发现了?
学生积极寻找,很快发现并反馈。
师:在这些音节中,可以找到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请你读一读。
学生试读、练读,(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试读、练读很认真)读对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奖励小卡片,如:西瓜、气球、小鸡、母鸡、公鸡等。(发给学生的奖励是与读音相对应的小卡片,学生很有兴趣,也能提醒学生正确的发音。)
简评:学生收放自如,体现了教师高超的组织课堂的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师:(课件依次出示音节:jí qì xī xià qí)谁能来拼一拼?
学生试拼。(学生拼读很积极,正确率较高。开“小火车”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中。)拼读xià时,穿插识字教学“下”。
师:你知道与“下”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
学生抢着说“上”。
师:谁会写“上”?请了一位学生到台前书空。
这位学生的笔画是有错误的,写“上”的竖时,是从下往上写的,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声。但这正好是庞老师的匠心所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上、下”意思的不同之处。简评:敢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提高了四十分钟的效率。
指导“j q x”的书写。
简评: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庞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的指导非常细致。
分析:
这是庞老师的一节拼音教学课。在这节课中,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拼音,学习了一首新的儿歌《在一起》,还学习了三个新的声母:j q x,拼读了这三个声母与韵母搭配后组成的音节,最后还学习了这三个声母的书写。如此大的课堂容量,面对的学生却是入学还不满一个月的一年级新生,而这些孩子由始至终一直坐得挺挺的,眼睛一直是亮亮的。精彩的发言、良好的状态,令每一个听课的老师惊叹。整节课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群体参与率高,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认识的拼音出发,通过有趣的儿歌,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学习新的拼音字母,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把这些新的字母当作是新朋友,更使大家激动不已,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习过程巧妙地融合到了学生的游戏过程中去,教师的平等参与更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人”为己任。依据社会学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社会生活的“准社会活动”,学生就是“准社会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不忘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也学到了更多的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比如:待客之道、与人相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同时,也“在语文中学生活”,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