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测评分析 >> 正文 |
|
|||||
外企人的晋职之道 | |||||
作者:张书翰 人气:18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一提起外企,似乎总是令人想起机遇和挑战,它意味着太多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欣喜。看看这几个外企人的经历,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触。 沉到水底 才能学到真本事 10年前,进国企找一份稳定而待遇较好的工作,是当时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上选。不过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丁炜并不喜欢国企中熬年头的死板体制,且希望自己的英语专业能够学以致用。于是,她凭着良好的个人素质进入一家叫银梦的外企公司,搞起了服装进出口。优越的工资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她没有什么压力,也根本想象不出10年后外企在中国会是什么样儿。 公司的倒闭迫使丁炜不得不另寻安身之处。经过一番努力,中国国际 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接纳了她。她在那儿干了3年,并在这短暂的3年中大彻大悟。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好像在海里游泳,原来在水面上,突然被人压到水底,好好喝了几口水,知道海有多深了。"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丁炜也有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的缺点,但事实改变了她。开始时她的一项工作是为外商寻找合适的人才和写一些快件,整天抱着电话机几十遍地重复着一模一样的话,每天写5个快件,一写就是一个星期。枯燥的工作使丁炜很不耐烦,甚至在快件中出现错误,自然受到了批评。丁炜这才意识到,原来细致、耐心这重要。 "我挺笨的,人际关系是我栽了不少跟头才学会的,而聪明人会听别人是如何讲的。"丁炜说。她现在已经知道要谦虚、服从,知道如果触犯了一个就有可能触犯一大片。她也学会了宣传自己,原来她可不。她记得刚介入人事管理时,每天主动加班到很晚,把部门积压了4年的人力管理资料录入电脑,使本部门在公司第一个实现电脑化,其他部门都来参观学习。可年终时成绩却算在别人头上,她特别委屈。从此她意识到要在业务中适当宣传自己才会有被重视的机会。"你不用英语和外商谈判,一张成绩单谁能看见?你不自我宣传,大公司里谁会注意你?"这是经验,更是教训。 丁炜在外企干了十几年,很多次升职都是通过跳槽实现的,但她发现勤奋踏实是最重要的。她说刚到永丰余精业科技电子有限公司的时候,正赶上公司搬家,时间紧,老板又不在。于是她就挑起了这个重担,每天干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污浊的空气让她在完工后咳嗽了一个月,可是却换来了难得的信任。 "工作勤勉,不怕吃苦"是丁炜给后来者的忠告。 找准人生坐标 进行有效沟通 徐先生本来在一家国企当工程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他到外企去做兼职。在国企和外企的比较中他很快发现,两者的区别不仅仅在工资待遇上,主要是外企中真正聚集了一批值得称赞的人才。与他们在一起,眼界变得很开阔。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时间的兼职使他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他更适合搞人事工作。以前干工程师老是不出成绩,原来自己的坐标在这里。所以,他对目前的进外企大潮有独到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坐标,找准它是最重要的,进外企不是最高点。 光有运气是远远不够的。徐先生在国企的六七年时间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学习,具备了外语、计算机、管理等进入外企的必备知识。机遇很重要,但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不会把它丢掉,徐先生坚信这一点。徐先生喜欢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与老板交流看法,而责任感、主动性、创造力更是 先生的工作原则,他从不把眼光局限在完成任务上,即便是很小的事也不满足于仅仅做到百分之百。一次公司为员工搞体检,本来他可以到医院安排一下,或直接把钱发下去即可,但他从出发派车、确定路线直到回来都安排得周密细致,既省时又省钱,深得老板的赏识。 徐先生强调一种有效的沟通,外语、计算机是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徐先生能够主管人事,是因为他总是能以一种人格的魅力把各个部门组织到一起,消除磨擦,商讨问题。他说很难讲出什么技巧,核 心是要待人坦诚。永远拥有一颗坦诚的心,你的世界将会很广阔。 我不打无准备之仗 彭先生属于那种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本科毕业时面临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于是下苦功考取了经济学硕士。因为早就打算进入电子领域,所以毕业后先到北京石桥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工作。在这里,他体会到了小公司很多的优势和弊端。他在公司里可以独当一面,但总觉得自己像块海绵,只往外挤不往里吸,那种感觉真难受。而且,公司虽然发展迅速,但各方面都不成熟,承诺的薪水兑现不了不说,还要忍受封建家长 制般的管理。这一切都促使他下决心离去。 然而,大公司要求员工有丰富的经验,彭先生深感要进入电子领域的大公司经验明显不足,于是他再次到一家小公司进行"充电"。终于,机会来了---摩托罗拉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准备,这一仗他志在必得。"简历在应聘时非常关键,我在学校时就已经在心中设计自己的简历了。"彭先生这样说。他研究了很多教人如何写简历的书籍,不但在形式上更在内容上逐一完善着自己的简历。简历过关,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一次没有资金、没有名分的市场调查任务摆在他的面前。"记得那天下着雪, 我一直干到凌晨4点才完成,连打印都来不及,拿着软盘就赶到公司。那次应聘我真像生了一场大病。"彭先生现在提起这件事还是感慨万千。 在摩托罗拉,他如愿以偿地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但是,更好的环境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他必须坚持不懈。他发现大公司里很多人习惯于只顾眼前,但精明的领导者却善于一只眼忙工作,一只眼看世界。他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和宏观经济局面,认真阅读执行总裁发给员工的每一期E-mail信件。同时,他的好学也感动了老板,一次老板给他一套新的软件,他迫不及待地连夜学会,当时兴奋得睡不着觉。渊博的知识使他能够提供老板所需的一切数据,公司因此给予他升职的嘉奖。 目前,彭先生又在关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准备继续冲刺。 没有个性的自我就没有个性的创意 蓝白格的T恤衫,牛仔裤,高高的马尾辫在脑后来回摇晃。乍一见粟华,你一定不会想到她是外企的高级职员。 天性直率的她自有一套做外企人的独特见解。想当年,她在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一单位搞美术编辑,待遇也算不错。但她不喜欢那种太过沉闷的空气,于是外企自然成为她发展锻炼的好选择,她进了一家叫PPI的美国独资广告公司。 她在那里实现了从传统编辑到电脑特技的过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公司里一位美国同事的"钻劲"震撼了她,她也开始大量读书自学,慢慢成了业内的全能专家。有一次,公司里进了一套编辑设备,5天后就要有人用,她和老板就轮流啃书、试设备,4天后当他们试着做出第一个片子后,高兴得在办公室里大喊大叫。 < r /> 她从不参与公司里的人事纷争,不搞人际关系也从未影响过她的成绩。她对老板直言不讳,老板因为她的才华也常给她开绿灯。 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没有个性的自我就没有个性的创意。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