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人力规划 >> 正文 |
|
|||||
应当怎样“治庸” | |||||
作者:李云峥 人气:25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兰州市“治庸”计划实施以来,已有80名干部因“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平庸行为受到相应的惩戒和组织处理。兰州所辖各县区、各部门对长期拿着工资不上班,出国带工资深造超过规定时间未办手续,留职停薪做生意超过规定时间不打招呼,患病在家休息超过规定时间未补办手续等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清理检查,分别作出组织处理。(9月19日《新京报》) “整治庸官”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看到上述标准却让笔者感到诧异:长期拿着工资不上班、下海做生意超期不打招呼等人还能算在庸官的范围内吗?笔者以为这些都是属于连最基本的工作纪律都不能遵守的人,说他们是庸官简直是在抬举他们。将处分连最基本工作纪律都不遵守的人与“治庸”划上等号似乎有些牵强,而对于这些人员居然还只是“受到相应的惩戒和组织处理”似乎更有避重就轻之嫌。 那到底什么样的官才算是庸官呢?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或许就是对庸官的形象总结:“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吃了喝了捞票子”。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占位子、装样子、混日子、捞票子”的庸官还真不容易找出来,因为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装样子”是南郭先生们的拿手好戏。 产生“南郭先生现象”的根源在哪里?“治庸问题”用经济学来解析就是一个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员工激励的问题。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一个人若是在工作中积极性很高,可以发挥其才能的80%-90%;若是没有积极性,最多只能发挥其20%-30%的积极性。 可见,“南郭先生现象”本身也是管理激励机制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不合理等的一种表现。建立一个更科学的职位分类评价体系、一个更公平的绩效考核环境、一个更透明的选拔用人机制以及真正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运用等,才是治庸的根源所在。 另外,将那种长期拿着工资不上班等在日常管理中就该按制度严惩的现象纳入治庸值得商榷,治庸标准过低反而使其有变相减责免责的嫌疑,而治庸中“避重就轻”的处罚实际是对激励的最大“放水”。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