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人力规划 >> 正文 |
|
|||||
Google的吸引力 | |||||
作者:佚名 人气:19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Google、微软事件的一大关注点是:为什么他们都不再忠诚于微软了?是什么吸引了这些高智商的技术精英呢? 优厚的报酬? Google的市值让人“高山仰止”,300美元上下浮动的股票价格,让外界广泛流传着Google员工发家致富的传说,Google的新贵们源源不断在公司附近的加州阿瑟顿小城购房买地,实力强劲,令人瞩目。 被华尔街看好的职业前景? 华尔街的投资家和分析人士们乐观地看待Google的市场前景,甚至估计Google股票的涨幅可以达到每股500美元。 追求互联网精神的企业精神? 互联网的自由精神似乎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想法有人支持就可以去做。”甚至这里还保存替办公大楼或会议室取些怪名称的习俗,比如无理数“e”2.71828是第二大楼的名称;第三大楼则叫做圆周率“π”3.14;第四大楼则命名为黄金比率“phi”1.61803。“我们没有正式的公司文化,”一位公司代表说,“这样比较能激发创意。” 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 Google员工可以在名为GoogleEplex的公司总部玩轮滑曲棍球;办公室里可以安置小狗的位子;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员工可骑乘Segway电动滑板车,或者Green Machine车(一种适合11岁儿童的玩具车)…… 像高级托儿所一样的福利体制? Google内部甚至还享有.com年代的奢华待遇,公司提供员工免费餐点,早中晚餐全包。甚至在前段时间,这家全球最“腐败”的IT公司又开出招聘启事,招聘两名“首席烹饪官”,为数千名员工提供更多美味。Google创始人之一的布林说:“这两名烹饪骨干将在管理员工伙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微软体面而“正经”的员工着装、庞大而严密的组织架构确实有些“老态龙钟”。微软现在和以前的一些雇员抱怨说,微软充斥着14小时的战略会议和无休止的商务评估,专注于PowerPoint幻灯片、劳神的工作评估、成天数以百计的邮件和部门间的激烈冲突,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掣肘了产品的设计和延迟了它们产品的发布。很多情况下,微软的雇员不是去向顾客推广产品,而是泡在办公室中编写每月的产品评估报告。一份“评估”常常是包含15页PowerPoint幻灯片的进度报告。而且几乎每个行动都要得到律师的签字,甚至例行的签字也可能花费数周的时间。有些计划因为批复的不及时而最终夭折。一句话,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困扰另外一个科技巨头IBM的众多行为正在微软上演。 精英之争的本质 一位Google员工的话,也许更能说明问题,这位来自中国山西、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的计算机博士说,很多人来Google工作,薪水都比以前低,但就是冲着Google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带来无限希望的股票。 企业战略研究专家孙树杰认为,微软员工的跳槽是必然的。许多企业在创业期企业文化很开放,属于分权式发展方式,员工被鼓励要有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企业到了成熟阶段组织架构日渐成熟流程也固定和稳定企业文化日益强势所以人的个性会有所束缚。 派力营销的毛圆媛认为,从组织建设的角度来说这里有一个生命周期的问题,但是不能光凭此来解释这件事可口可乐几百年的历史也没有发现它的员工流失率有多高而往往是很多创业期的企业员工流失率是很高的。 那么在众多的“利好”中,到底什么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呢,什么是对手不能提供的呢?今天的Google像当年的微软,今天的微软是否一定是明天的Google,一个企业在成熟后是否就一定要被新进入者挖角?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谈道,从事这么多年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不大可能跨度很大地选择非自己专业方向上的工作,报酬和薪水以及企业文化是一个诱因,但决定自己选择的还是业务方向。表面上看起来是两个公司两种制度对于精英的竞争,其实不是。 对比Google和微软的业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微软的业务是多元的,搜索引擎不过是微软众多业务之一,而在Google这却是核心。由此看来,表面上的人才竞争事实上是两家公司对各自业务战略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未来技术判断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了工作方式上。 当年微软的盖茨们不惮失败,不屑学位,不拘小节,着实颠覆了全球很大一部分人的精英意识。如今Google的极简运用和Google们的简洁风格,也在不断刷新我们的精英记忆。鲍尔默暴跳如雷的反应,和看起来是两家公司两种利益的竞争,其实是精英的本能反应。 能够引导并改变人们生活的前沿精英技术,应该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适合精英人才释放自己能量的组织结构,也应该具备化繁为简的效能;微软员工的跳槽体现了一个精英组织的吸引力,是一种精英式的集合,盖茨曾经留给哈佛的背影也是如此,只是现在盖茨自己也开始迷茫了,而Google是否代表了未来的精英趋势,也还没有定论,只是相比微软,Google的驾驭者似乎更加的笃定。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