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案例 >> 正文 |
|
|||||
家乐福该怎么走? | |||||
作者:佚名 人气:83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上海徐汇区的家乐福(Carrefour)古北店,生意看上去依然那么火爆,每隔一小时发出的免费班车上载满乘客,来晚了的私家车常常找不到停车位,香气不时从食品现场加工柜台传来,在店里的每一个付款通道都至少有十人的长队——在这个被公司内部评为亚洲样板的门店里,总是一副“现代集市”的热闹场景。 但今非昔比,上海炒货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恩国现在更倾向于用“霸道”一词来形容他对家乐福的看法。而所谓的“家乐福”模式(典型的从上游供应商寻求利润的方式)在经济学家郎咸平眼中已经成了一个负面词汇。 连锁反应的肇端竟是毫不起眼的瓜子。6月,由于旗下企业忍受不了家乐福近20种附加费用,上海炒货协会提出和家乐福进行谈判的要求,在等待了两个星期无人理睬的情况下,炒货协会宣布旗下企业的产品全部撤出家乐福。第一次正式谈判,家乐福的代表拿出了一份刊登着相关消息的报纸说,“其实我们的谈判已经结束,当你们向记者披露谈判的事(进场费)时。” 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同情起“弱小一方”,毕竟它们提供了两个令人震惊的数字:“销售收入的50%用以支付家乐福各种名目的费用”、“整个行业因为这些费用导致20%的普遍性亏损”。 家乐福和供应商们的紧张气氛迅速升级。7月中旬,中国造纸业协会所属40家厂商聚集上海,召开“进场费问题研讨会暨声援上海炒货行业协会会议”。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用连续一周的深度报道挖出了新的内幕:供应商在进场费之外,还要凭空缴纳相关进场费产生的增值税。而家乐福开具的却是普通发票。但家乐福的高层始终无人就这些事对外界做出解释。公关部门的搪塞之词是“国际惯例”。 长期处在家乐福高压之下的本土零售商们开始频频露面,向政府递交报告,指控“某些跨国零售企业”违规扩张,用向中国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等不正当倾销手段竞争,依靠拖欠货款,玩“零成本”开店的花招,涉嫌垄断。 家乐福的麻烦看起来没完没了。9月“假茅台”事件爆发,杭州和上海两地家乐福先后被工商部门查出近600瓶假冒茅台酒。而茅台方面指称前年就发生过家乐福销售万余瓶假茅台这样的严重事件。此时,家乐福的全球总裁贝鹤能正在中国访问。9月26日,家乐福上海武宁店公开出售中国法律禁售的来自病虫害疫区国家的“洋禁果”,被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执法大队当场查获。紧接着,媒体又迅速把北京家乐福销售过期食品和劣质电器的事情曝光。不久,家乐福原公关经理辞职。 “对一家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来说,一再出现这样的事决不应该,只能说明它在中国某些管理环节出了问题”,曾在家乐福中国总部供职,现在麦德龙采购部门的一个管理人员评价说。 扩张后遗症 家乐福的违规扩张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业界传言,每隔一段时间,沃尔玛都会向上投诉家乐福。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务院连发两道禁令,对家乐福快速扩张的做法紧急叫停。家乐福不得不放弃了开设十家店的计划;2002年,国务院勒令家乐福进行全面整改,将其在华的27家店35%的股权出让给中方企业。 不管怎样,到2003年,家乐福已经基本完成了在重点地区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中心城市,即便在号称“沃尔玛大本营”的华南地区,家乐福也在深圳拥有两家分店,广州、东莞、珠海各一家店。另外,家乐福的发言人也透露,家乐福的公司组织已经组建完毕,共有4个大区,5个培训中心。看起来,家乐福并不打算暂缓扩张的步伐。它计划每年至少再开10家大卖场,并在2005年把迪亚折扣店发展到300家。 但正如这个品牌的法文寓意“十字路口”所示,家乐福中国正处在一个危险的抉择关口。总裁施荣乐曾经总结了构成目前优势地位的关键要素:有优秀的合作伙伴、最好的地段和本土化。然而,“实际上在家乐福体系里面,除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店以外,其他的店都存在各种缺陷”,罗兰贝格的顾问陈 说。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