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案例 >> 正文 |
|
|||||
夏新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 |||||
作者:佚名 人气:52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尽管很多雄心勃勃的国内企业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言必称多元化,但迄今为止,从全球范围来看,多元化战略的成功仍属个案。在世界500强前10名中,也只有GE一家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发展,而坚持专业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则不胜枚举:IN-TEL、微软、诺基亚、高通…… 对此,李晓忠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李晓忠认为,企业采用何种战略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不可一概而论。在李晓忠看来,越是发展成熟、分工明确的产业,多元化经营的空间越大。 李晓忠认为,在发展成熟、分工明确的产业里,必然导致的现象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不同企业、不同品牌提供的产品在技术、性能、功能和应用上将趋于同质,惟一能够制造出差异的是品牌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换句话说,消费者在选购这类产品时,产品本身能够对消费者形成的影响将越来越弱,而品牌的因素将大大加强。品牌将取代产品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纽带。 在李晓忠看来,品牌营销与多元化经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说,通过多元化经营的规模效应,可以在最广泛的领域扩大品牌影响力,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又会反过来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夏新将“品牌营销”作为首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品牌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竞争,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向产业链上游挺进,应该说夏新这一战略设想还是令人鼓舞的。当然,实际效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毕竟,迄今为止,夏新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还主要集中在手机市场,能否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出“协同效应”,是夏新能否避免陷入多元化迷局的另一重要因素。 多元与融合的悖论 人们注意到,在夏新多元化战略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相关”和“融合”被频繁提及。按夏新的说法,3C融合是其相关多元化战略的核心和基础。夏新既不是3C融合的第一个倡导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的3C融合的成功案例。 3C(通讯、IT、消费电子)融合的大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但3个C怎么融合,何时融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看到,以TCL的H iD信息彩电、海信的互动彩电为代表的兼具IT和家电色彩的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H iD的尴尬与TCL在彩电和PC领域的风生水起形成鲜明对比。实践证明,至少在现阶段,试图从终端产品的功能层面去寻求3C融合的突破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夏新的3C融合战略似乎更有可能走一条“曲线救国的路线。李晓忠认为,3C融合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市场主流,市场尚需培育和教育。急切地在具体的产品功能上实践这一理念,并非明智之举。产品功能的融合,应是水到渠成,而非拔苗助长。在现阶段,夏新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一些基础性工作上,如分别在IT、消费电子领域进行布局,推进销售渠道的复合化,品牌形象塑造的统筹整合等工作。 多元与融合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竞争激烈的市场也不允许夏新停下来进行战略部署,只能是“在前进中调整”,竞争对手不可能给夏新的这条“曲线救国路线留下太多的时间和机会。然而,夏新最大的挑战还不在于此,“城堡总是先从内部被攻破”,此前的夏新,无论是生产录像机、VCD,还是手机产品,业务种类都相对单一。现在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内部的管理体系、人员的思维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理念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多元化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很多企业就是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患上了“大业病”,表现为沟通成本增加、效率降低、部门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资源设置重复等等。 夏新目前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子公司制”和“事业部制”的混合体:由移 动通讯有限公司和家用系统事业部、便携系统事业部、IT事业部分别面对通讯、消费电子和IT三个市场。用李晓忠的话说,采用这一体制目的就是要建立“多样化经营和快速应变的机制,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历时一个月、覆盖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省级城市的“动感夏新节”已于9月21日在北京拉开帷幕,以“AM OI新标识示人的夏新产品已有数十种,包括手机、小灵通、笔记本电脑、DVD、家庭影院系统、μ-b ox音乐随身听等诸多产品,夏新多元化布局已初见端倪。 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多元化究竟能给夏新带来怎样的明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fgzeng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