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漫谈 >> 正文
激活“老字号”           ★★★ 【字体:
激活“老字号”

作者:钟超军     人气:27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老字号并不评价历史,因为它本身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容许被遗忘的。”

  今天,老字号的沉沦,老字号的落寞,让这韵味悠长的诗句更显悲怆。

  伫立在老字号的废墟上,内心升腾的不仅仅是一种时空交错的失落,更多的是对这曾经灿烂的历史瑰宝的深省和反思。

  尽管我国目前通过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2000多家,但一项历史资料却表明,目前中国约有70%的老字号已“寿终正寝”,而幸存下来的大部分也是“虽生尤死”,经济效应好的不到20%,形成规模效应的更是凤毛麟角。以北京食品业(不含餐饮业)为例,由于新型工艺的冲击和新兴业态的分食,原来近百家的老字号,现已绝大部分归于沉寂,只有20多家还在苦苦挣扎。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如斯:有些很好的老字号,将来可能只能通过考古,才能让后人知晓。

  另据资料显示,现代国际名牌的成长历程平均只有100年,有的甚至才几十年,而老字号的历史平均都在160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三、四百年。但当有些人还在为老字号的历史沾沾自喜时,老字号与现代品牌在品牌资产上的差距不言自明:在1999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选前20名中,除“五粮液”位居第四外,几乎再也找不到老字号的身影。历史悠久、物美价廉、工艺独特、可靠、正宗、货真价实,这是老字号百年历史的积淀,但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老字号经营理念的滞后、品质形象的陈旧、能动资源的匮乏,已使老字号光彩尽失,日显沉沦。

  而与中华老字号的消沉对比分明的,却是国外老字号的盎然春意。可口可乐麦当劳、乐百氏等,他们的广告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的形象崭新而富有青春,他们不但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更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典型。于是,“中华老字号”的存留几乎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国外的百年企业大都是家族企业,中国的许多老字号却都是国有企业,近期,国家关于国有经济应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指示,再一次将老字号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因为他们大都处于“退”之列。

  据悉,自2002年7月以来,北京市政府正秘而不宣的进行着全面复兴老字号的计划。当然,这次复兴是有选择的。因为现在都是市场化运作,不可能由政府来包办,对于那些发展前景好的,政府会给予如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的扶持。事实上,老字号保护,北京并非一支独勇,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等也是如火如荼。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字号可以“好风凭借力”的直入云霄,因为政府的主旨很明确:保护老字号,并非保护朽木枯枝,并非要维持它已经落后的运作模式,而是要拯救它内在的无形资产,浇注给它新的活力,从而使老字号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开拓创新,不断改善经营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优、特商品,保持老字号的优势。可见,老字号的复兴之路并不轻松,自救仍是惟一出路。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团副总池向东就认为: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洗礼,老字号能存活下来,证明它适应了历史,证明它能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变革,不断的重塑自己的形象,但是,适应了过去不等于适应了现在,适应了现在不等于适应了未来,如果老字号仅仅只能靠政府这棵大树才能生存的话,可以预见,将来市场经济规范之后,这些老字号恐怕还要面临死亡的结局。

  话虽如此,但是,“千里迢迢复兴路”,老字号如何踏出第一步?

  正所谓,“成败萧何”,老字号功成名就缘起于“老”,老字号功败垂成也缘起于“老”。“老”使得老字号得以以一种独特的品牌现象跻身于品牌之林。它的价值,它的魅力,正在于它的“老”,它的长寿。年复一年的岁月积淀,已在其品牌自身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已在其目标市场中牵系了生生不灭的文化情结,也许正是这个烙印,这种情结,才维系了老字号的百年辉煌。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企业生命周期四段论中,老字号似乎以步入迟暮之年。它的老,即在于它的思想的迟钝,它的肌体的退化,这使得其无形资产大量闲置,有形资产极度落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字号的复兴首先应是一种观念上的复兴。它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形资产,它的劣势在于它的有形资产。因而,老字号要绝地重生,就必须创新观念,激活无形资产,并进而引动企业的有形资产,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整体提升。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