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杨的萝卜,鲍庄的蒜,沙坝口的甜瓜金不换”。今年年初,河南郾城县当地瓜农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注册了“沙坝口”牌商标,并按照无公害果蔬种植管理要求制订了统一的管理标准。如今,驻马店以及河北等地的客商纷纷把车开到地头争相收购“沙坝口”牌小白瓜,拦河刘村村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有商标的小白瓜就是好卖,不出地头就把钱赚到了手。” 据了解,郾城县种植业发达,河南省郾城县拦河刘村、拦河潘村沙坝口的2000多亩小白瓜,以其“白似玉、味如蜜、脆可口”的特点,在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由于过去部分农民信息不畅、观念守旧,种植业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大批农副产品虽形成生产规模,但因有“名”无“牌”,造成好产品也销不远的怪现象。 从去年开始,该县依托区位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无公害果蔬基地,加强对果蔬种植者指导、培训、服务,做好质量检测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农民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种植。截至目前,全县27个果蔬基地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的各项指标。该县还对这些农副产品进行分类,将有特色、有规模、质量稳定的品种积极申报注册商标加以保护。同时增加其科技含量,开发优良品种,改进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实行规模经营,形成集团优势,以商标为纽带,向产业化管理发展。 目前,已申报注册的“姚家蒜黄”、“运德”粉条、“七色鹿”果品等十几种农副产品叫响湖北、山东、河北等十多个省市,获取了农副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