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管理 >> 正文
为品牌调研           ★★★ 【字体:
为品牌调研

作者:曾朝晖     人气:35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当今时代,信息和智力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新经济时代,许多一文不名的人凭着这两样东西在一夜之间成为显贵,原始积累似乎已经是多余的阶段。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有专门的情报机构负责信息的收集、处理,情报已成为一个国家首脑决策的重要参考,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市场情报的支持,就无异于在茫茫的黑夜中航行。

  企业对品牌的调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专项的品牌资产调研与评估,以获得品牌的价值,这部分在前文中已经详细论述;另一个部分是定期的跟踪调研,这是品牌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长期跟踪调研的可以为品牌研究提供一些连续性的相关资讯,这项工作应长期坚持进行,例如每个礼拜访问100位消费者,每个月即400位消费者,以月为单位对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论与上月对比,以寻找差距及其背后的原因。

  杨森治头屑的“采乐”在国外只是一个洗发水,到了中国放到药店卖,一样销得很好,它的成功就在于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精确把握:药店更值得信赖。就这么简单。但这一切源自市场调研。

1、雀巢咖啡坚持不懈的进行调研

  雀巢公司一直坚持要彻底了解顾客,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研究和信息搜集来研究自己的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交易的情况。雀巢拥有自己遍布全球的研究网络,广泛进行品牌调查。

  雀巢的广告发展,真实在体现了这种调研的作用。

  在雀巢咖啡之前,人们一直要通过煮咖啡才能尝试到咖啡的美味,即费时且费力,当划时代的雀巢速溶咖啡面世时,改变了这一结果,使喝咖啡成为一件可以快速完成的事情。于是,雀巢速溶咖啡广告便强调因速溶而带来的便利性,然而,令雀巢未曾料到的是,产品竟然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热销。这时,雀巢的全球研究网络开始发挥它的作用,调查了解到许多家庭妇女,在购买速溶产品时存在顾虑,认为这是一种偷懒行为,甚至是对客人和丈夫的一种怠慢,这与男人心目中贤慧能干的妻子形象相距甚远。在男尊女卑的三四十年代,速溶咖啡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然而,随着妇女解放,改变了人们对雀巢的看法,受到广大家庭主妇的欢迎,尤其对家里没有磨豆道具的家庭来说,更是喜爱。

  后来,情形发生了变化,省时省力的机器开始逐步推广,雀巢通过调查了解到,方便性已经不能令消费者心动,于是,广告的重点转向表现产品的纯度、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芳香,强调雀巢咖啡是“真正的咖啡”。

  当调研人员发现人们逐渐认可“咖啡就是雀巢咖啡”后,雀巢咖啡的广告又开始变化了。由理性诉求转变为感性诉求,由对产品功能性的宣传转变为对新生活方式的倡导。

  想当然地做中国市场,不要说中国品牌,即使国际品牌一样会失手。国际知名品牌红牛就是没有把准中国人的脉,过高的价位令广大消费者望而怯步,令红牛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红牛不是定位于饮料,情况也许完全不一样。

2、不做调研推出新产品,品牌之王宝洁尝苦果

  品牌之王宝洁对调研的重视是出了名的,宝洁的每一个大动作都以调研为依据,宝洁的每一新产品上市几乎都是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是宝洁没有成本意识吗?是宝洁没有眼光,没有决断力吗?不。宝洁如此在乎调研,是因为宝洁有过惨痛的教训,吃过“自以为是”的大亏。

  “安卡普林”是不伤胃的止痛剂,运用定时释放的新技术,可以在药剂溶化前通过胃部。这种止痛剂对频繁的使用者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但必须每四小时服用一次。事实上大部分人他们只在疼痛来时才服用而且希望立即见效。宝洁陶醉于产品的独到技术,忽视消费者的想法,跳过了正常的市场测试,直接进行全国销售。结果一厢情愿的想法,让宝洁的“安卡普林”死得很惨。现在的宝洁非常注重测试,如果一个品牌无法在匿名测试中获胜,就不允许上市。

 

3、国内品牌“调研缺乏症”

  对品牌的调研是如此重要,然而,在我们为众多企业做诊断的过程中,发现了大多数企业联结市场和消费者的链条存在脱节行为,对品牌的调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嘴上重视,在行动中却漠视。一些企业内至今没有合格的调研报告,一些营销方案没有调研为基础就匆忙上马。

  为了寻找或验证一个想法,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中国企业则更多地倾向于拍脑子做决定。“发财的点子明明摆在面前,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作调研?”他们总是怀疑为考证一句话而投入大量经费作几百页厚的研究报告是否值得?

  脱离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调研就是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品牌建设仿佛空中楼阁。因为没有调研,所以市场不稳定,这是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企业最怕的就是动荡与失误,有时仅仅一次失败就足以拖跨一个企业,至少大伤元气。直接拿市场做实验,就是拿企业的生命做赌注,这是现代企业经营最忌讳的。企业运作,犹如开车,安全第一,如果连命都搭上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国际品牌重视调研,是因为调研大大提高了品牌成功的安全系数。

4、全面提升中国企业调研能力

  

  企业目标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

  品牌不是掌握在品牌管理者手中,而是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里,消费者如何看待品牌,实际上比品牌管理者希望消费者如何看待这个品牌更重要,更有意义。品牌管理者只有了解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程度,才能寻找到品牌工作的差距所在,从而验证品牌建设的有效性。

  企业提升调研能力的措施:

  1、引进专业咨询顾问,为品牌保驾护航。如聘请市场顾问、营销顾问或与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2、选派内部调研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对企业中高层经理进行调研专项培训。

  4、决策层在作营销决策时应该有明确的调研数据作支持。每一次的新产品上市、每一次的大规模广告投放后,都应该进行测试,以取得市场信息的支持和反馈,并建立资料库,为下一次的推广运动提供参考。

  5、建立企业内部信息流系统。

  6、每一个员工都应成为企业的信息收集员。


  失败之鉴

一、新可口可乐跌入调研陷阱

  曾经在朋友处听到这样一个美国式的幽默,假若你在酒吧向侍者要杯可乐,不用猜,十次他会有九次给你端出可口可乐,还有一次呢?对不起,可口可乐卖完了。可口可乐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眼里,可口可乐就是传统美国精神的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品牌,20世纪80年代中期却出现了一次几乎致命的失误。

  百事以口味取胜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是:一、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的可乐”;二、进行口味对比。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进行现场直播。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此举马上使百事可乐的销量激增。

  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口味测试

  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

  可口可乐设计了“你认为可口可乐的口味如何?”“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可口可乐的口味变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满意?”等问题,希望了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并征询对新可乐口味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口味可乐。

  可口可乐的决策层以此为依据,决定结束可口可乐传统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新口味可乐。没过多久,比老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可口可乐样品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新可口可乐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邀请了近20万人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可口可乐。结果让决策者们更加放心,六成的消费者回答说新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认为新可口可乐味道胜过百事可乐的也超过半数。至此,推出新可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背叛美国精神

  可口可乐不惜血本协助瓶装商改造了生产线,而且,为配合新可乐上市,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1985年4月,可口可乐在纽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邀请20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依靠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新可乐一举成名。

  看起来一切顺利,刚上市一段时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品尝了新可乐。但让可口可乐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噩梦正向他们逼近——很快,越来越多的老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开始抵制新可乐。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背叛美国精神,“只有老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有的顾客甚至扬言将再也不买可口可乐

  每天,可口可乐公司都会收到来自愤怒的消费者的成袋信件和上千个批评电话。尽管可口可乐竭尽全力平息消费者的不满,但他们的愤怒情绪犹如火山爆发般难以控制。

  迫于巨大的压力,决策者们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保留新可乐生产线的同时,再次启用近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生产让美国人视为骄傲的“老可口可乐”。

  仅仅3个月的时间,可口可乐的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尽管公司前期花费了2年时间,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研,但可口可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可口可乐的消费者而言,口味并不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

 

二、铱星:无可奈何的陨落

  提起铱星,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把它淡忘了。但上个世纪末,它曾是全球通信尖端技术的排头兵,被一些科学家誉为是科技领域的一个奇迹。由于多方面失误,二年前的3月18日,铱星陨落了。无论如何,这都是通信史上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技术超前

  1987年,铱星公司开始了一项通信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铱星系统”计划。整个工程预计11年完成,累计耗资50多亿美元。铱星公司的目标是利用66颗卫星,组成一个包围地球的“卫星圈”,从而使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包括两极与各大海域。11年后,它的梦想得以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也是全球最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铱星系统的诞生,可以说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不依赖于地面网而直接通信,对于科技、军事、远洋等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当年,它被美国的《大众科学》列为年度百项最佳科技成果之一,某些权威机构甚至将它评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在稍后的科索沃战争和台湾大地震中,铱星系统都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缺乏市场基础

  然而,由于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使铱星系统成为一件华而不实的摆设。

  首先,铱星定位远离了市场需求。鉴于自己高昂的建设与维护成本,铱星公司给高科技与“贵族科技”划上了等号。铱星手机每部售价高达3000美元,通话费亦贵出普通手机数倍。过高的费用吓跑了许多崇尚高科技的手机消费者。按市场经验推算,铱星公司要达到盈利水平,至少要发展65万用户,而实际情况是开业前二个季度,它仅吸引了1万个用户,亏损则达到十亿美元。尽管铱星后来调低了收费标准,可惜为时已晚。

  其次,铱星的决策也存在严重缺陷。铱星系统通过卫星之间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先进性自不必言,但如此一来,也使系统风险太大、成本过高,最终导致它在与其他通信商竞争时处于劣势。还有,系统投入商用时,技术条件尚不十分完善,糟糕的通话服务让用户怨言四起,潜在客户更是敬而远之。

  第三,铱星除了负责整个系统建造及终端产品生产的投资,并不直接参与运营,铱星系统这样一个全球性的个人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其全球优势。结果,系统投入商用时,零售商们居然还未得到铱星手机;另外,一些客户虽然对铱星手机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到那里购买。铱星公司的低效率传递了如此的负面信息:铱星手机不是面向普通百姓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很多顾客。

  种种问题纠缠在一起,铱星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而后,各种到期的债务更使它举步维艰,公司股东在多次注资无效的情况下,最终放弃了对铱星的支持。2000年3月,铱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一位专家评论说,铱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尽管它技术超前,但由于没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最终也免不了陨落的命运。

  曾朝晖 著名品牌实战专家,品牌理论权威学者/北京蔚蓝远景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销售与管理》《糖烟酒》《医药经济报》《阿里巴巴》《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保健协会网》等媒体专栏作家/国内公认的“品牌人格化”理论及“品牌十五步法则”的创立者/为芙蓉王、海王、白沙、今世缘、枪手等上百家企业提供服务/创意拍摄广告片100多条/受邀在全国糖酒会、北京大学、温州论坛、今世缘酒业等讲学100余场次/被20多家企业聘为营销顾问、品牌战略顾问/《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企业管理》《中国企业报》等50多家媒体对其采访报道/著有专业论文160余万字,专著《品牌制胜》《品牌金字塔》《品牌十五步法则》等。

    【联系方式】
  客户专线:010-84832576/77/78
  图文传真:010-84832578
  地址:北京亚运村北四环东路108号3-505
  邮编:100029
  网址:
http://www.velev.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