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永远上演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求生存的游戏。而鱼与虾米之间的食与被食,往往不按现实的市场游戏规则来玩儿,但时间久了,也就变成了新的市场法则,一幕一幕,生生不息。
暴力,从权力论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就是在不争得别人的同意,或者故意违反某一种行为规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强制型手段,获得一种权力的方法。品牌与品牌之间的食与被食,实际上有很多因素都充斥着暴力行为。
使用暴力手段,消灭或压制竞争品牌,以提升自己的品牌权力,已成为很多品牌的谋权密术。当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使是品牌之间的暴力夺权,也要依据市场的游戏规则来玩儿,即要用“合法暴力”。不能直接攻击、诋毁或诽谤敌手,这样一方面行业法律法规不允许,另一方面显得品牌太没修养,不正当竞争,给消费者造成精神伤害,到头来不但没有提升品牌权力,还可能因为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使品牌权力流失,没准还惹上官司,被敌手反咬一口,告上法庭,落入被动,一准歇菜,得不偿失,何苦呢?
所以,精明的品牌操手,无疑都是善用“合法暴力”的世外高手。或杀竞争品牌于无形,提升自己,或借竞争品牌之强势,顺手赚钱,来去无影,行踪不定,千变万化,防不胜防。
纵观暴力品牌谋权术,虽法无定法,但万法归一。总结起来,合法暴力的品牌谋权密术,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品牌租赁谋权;品牌购买谋权;品牌清理谋权,其基本结构可参看下图。
暴力谋权的三种模式及八种玩法
纵观以上品牌暴力谋权密术的八种方式,虽方式不同,形式各异,但归纳起来的总体思路一般都是通过攻打、压制、“谋杀”等方式,使竞争品牌对自己不再具有威胁力或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权力;另一种方式就是在一个品牌正处于上升时期,市场潜力看好时,通过品牌权力优势与自身的资本优势等,“强行”对该品牌进行收购,谋权经营,如果形式看好,就继续经营赚钱,如果形式不好,就想办法把该品牌的忠诚消费者拉到自己品牌之下,之后便对收购来的品牌弃之不理,从而提升品牌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