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华为研究(34):十年艰辛证明自己实力 华为总结全球化 | |||||
作者:佚名 人气:24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问题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诸多高科技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全球化道路,其间经历许多艰难和曲折,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一些优秀的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障碍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获得新机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当时为了见到客户,让客户认识华为,华为的销售人员采用了一个很“累”的方法,就是做标书,然后把标书送或者寄给客户。“我们当时最大的兴奋就是能够见到客户。其实我们心里也清楚,这些标书送过去不可能中标,因为我们连客户的面都没见过。但是,我们当时希望,标书发过去以后,客户会读我们的标书,通过读我们的标书可能会了解华为,了解华为的产品,这样我们再和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会对华为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徐直军说。事实上后来证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1999年8月,坚持不懈的华为终于迎来了国际市场上零的突破,而且还是个双喜临门――华为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 第二阶段(1999年~2001年):让客户认识华为 突破之后的华为,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当时只要那一个国家人口多,华为就派人去做市场,以为这些国家会有很大的通信需求。但是后来发现,相当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大多仅仅停留在张艺谋所拍的电影上,在他们眼里,中国就是在《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中的形象,许多国家还认为中国人依然留着一根长辫子。所以,在客户对中国是这样的定位的情况下,华为公司要把上千万或者几百万的设备卖给他们比登天还难。 无奈之下,华为采取了一个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请客户来中国参观,考察中国,考察华为,将中国经过2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中国这些年高科技的进展,知道华为的情况。当时华为制定一个“新丝绸之路”计划,就是请客户沿着这样的一条路线参观中国:从北京入境,之后到上海、深圳,然后从香港出境,或者从香港入境,到深圳、上海,再到北京出境。华为大量的邀请客人走这条路线,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就,看华为公司,看华为公司的产品在这些城市的运营情况,以此加深对华为的了解。后来,华为又扩大了宣传办法,自己印了《华为在中国》、《华为在全球》两本画册,内容是中国的一些风景名胜、古迹建筑和华为产品的应用的情况。华为将画册大量的发到各个国家,让许多客户通过活生生的画册来了解中国,了解华为。此外,为了让客户更加深刻地了解华为,华为就到全球去参加各种展览会。在2002年的香港展览会上,华为邀请1500多个客户考察香港。 通过这些活动,客户开始真正的了解华为,在合作方面就不存在思想上的障碍或者排斥心里了。 经过1999年到2001年的艰苦努力,华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慢慢地拓开了。在各个国家,华为派出来的人基本上生存下来,各地机构也建立了起来,在2001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多美元。 第三阶段(2001年-现在):竞争在两条战线 华为在国际市场已是名声鹊起。除了欧美市场之外,华为的产品几乎是遍地开花。华为在这个时候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欧美市场,因为这不仅是一块成熟的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比较大,而且也是各大通信巨头们的传统势力范围。 然而就在华为开辟这块市场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开始行动了。原来根本不把华为看在眼里的这些巨头们,慢慢地感觉到华为将给他们带来威胁。相当多的竞争对手出于竞争的需要,对华为公司进行一些战略上的遏制和经济上的遏制,来压制华为公司在各国市场的发展。思科诉华为一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然而对于华为来说,这样的打压无法阻止它的前进。徐直军很直白的告诉记者,华为从现在开始到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在继续巩固欧美市场以外的基础上,重点还是抢占欧美市场。“我们相信我们有一天会在欧美市场有所突破”,徐直军非常强硬。 不过到了今天,华为对近十年的海外拓展结果相当满意。“我们的整个全球化的进程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徐直军说。从华为整个大陆以外的销售来看,2002年达到5.5亿美元,2003年达到10.5亿美元。“今年我们整个的国外的销售能够占到公司总销售的40%,明年我们应该达到50%,我们希望在2007年到2008年左右,我们整个中国以外的销售能够占到华为公司总销售的70%以上。”在加快建设国际化的营销和服务网络的同时,华为公司在整个的营销战略上也在走向全球化,充分利用全球多个国家的人才为华为公司服务。在这种战略下,华为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软件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主要是从事软件开发,现在大概有将近六七百人;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建立了3G研发机构,在俄罗斯也建立了无线方面的研发机构,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分别建立了研究所。 华为海外拓展的艰辛让徐直军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有了很深的认识。他认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国际化必须重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要轻言放弃。徐直军说,面对一个国际市场和各种压力,企业是不能够轻易放弃的,要有信心,要持之以恒。如果说有一些困难,有一些曲折,就放缓全球化的进程或者减弱全球化的力度,这样达到了对手的目的。 二是宣传中国就是宣传自己。“客户要买你的产品,相信不是看你一个公司,毕竟我们是中国的公司,所以,在宣传公司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树立中国的高科技以及公司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只有大家对中国认可了,才会对企业认可,进而才可能对你的产品认可。如果我们一味地抛开群体形象,抛开中国的形象,想单独树立企业的形象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自始至终真正的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只有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在整个国际市场竞争中,才能得到尊重,否则,人家就不会尊重你。同时,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面对这些知识产权的官司,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我们要以实力证明自己。 第四,要建立一个全球化的研发、营销和服务体系。 通信世界 作者:刘启诚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