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格兰仕研究(2):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格兰仕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 |||||
作者:佚名 人气:52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内容提要:本文以格兰仕企业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其成功原因和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格兰仕经验对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借鉴之处,提出了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992 16.72 25.57 1993 7.34 17.44 26.26 1994 7 17.35 25 1995 5.57 16.94 24.34 1996 3.78 16.26 1997 4.57 1998 3.9 1999 4 2000 2.42 资料来源:有关格兰仕的数据资料由格兰仕提供,国外企业的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 劳动力的成本差别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要养活相同数量的工人,格兰仕只需100个产品,而日本需要300多个产品,德国需要440个产品。换言之,如果格兰仕与日本企业都生产300个产品,日本企业仅够支付工人的工资,而格兰仕则有200个产品剩余。如果格兰仕与德国企业生产一样多的产品,440个产品,在德国企业只够支付工人工资的情况下,格兰仕却有340个产品剩余。也就是说,在产品价格相近的条件下,格兰仕低成本竞争战略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见表3)。 表3 格兰仕与国内外同类企业获利能力比较 人均利润(元/人) 利润/收入(%) 资产利润率(%) 格兰仕 65924 6.45 73.8 国内同类企业平均 4641 2.85 2.4 松下电器 3117 0.18 0.158 三星电子 -34538 -1.4 -1.29 LG电子 -15484 -1.21 -1.03 通用电气 168287 15.99 10.7 西门子 7388 0.56 0.55 惠而浦 43508 3.15 4.1 资料来源:格兰仕的数据资料由格兰仕企业提供,国外企业的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内企业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报》(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 2.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与国外相比,我国劳动力的绝对成本较低,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会逐渐上升。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低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会逐步丧失。因为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不是劳动力成本的直接对比,而是在统一劳动生产率水平基础上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如果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劳动力成本是发达国家的1/2,那么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实际上就要高于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就会丧失。因此,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关于国家财富的来源,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力、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的投入。而竞争优势理论代表人波特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也就是说,竞争力的大小不是由先天承继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由生产率所决定的。如果一国选择了有利于生产率增长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则它就选择了繁荣。也就是说,比较优势并不能替代竞争优势,而是为竞争优势的建立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格兰仕强调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十分重视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其中包括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聘请国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且不断地开发研制新产品。比较格兰仕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见表4),可以看出,格兰仕的劳动生产率虽低于国外企业,但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远远小于劳动成本的差距;与国内企业相比,格兰仕的劳动生产率是同类企业的6倍。格兰仕利用比较优势成功地参与了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也获得了接近和学习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机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因此大大高于国内同类企业。 表4 劳动生产率比较 (元/人年) 格兰仕 松下电器 三星电子 LG电子 通用电气 西门子 惠而浦 国内同类 劳动生产率 1021632 1759229 2462449 1276022 1052169 1317581 1381950 163118 相对劳动生产率 1 1.72 2.4 1.25 1.03 0.29 1.35 0.16 资料来源:同表1。 3.重视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 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我国自己的产业,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然而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如果我国的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吞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和发展自己,格兰仕在以OEM方式出口大量产品的同时,还保持自己的产品品牌,并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展开直接的竞争。 格兰仕在国内微波炉市场上不断推出功能与进口产品相近,但价格却非常低的新产品,使得原来在我国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外企业如LG、惠而浦、三星等企业纷纷被挤出市场,国内一些小的微波炉生产企业也退出了生产。格兰仕在国内市场的巨大成功,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一些国外微波炉生产企业放弃了在本国生产微波炉,并以较低的价格把生产线出让给格兰仕,把生产基地搬到了格兰仕。目前,世界每三个微波炉就有一个是在格兰仕生产制造的。 格兰仕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对提高格兰仕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波特认为,国内市场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同时,内需市场可以为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率创造条件。 格兰仕的低价格竞争战略与其利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是相辅相随的。成本竞争,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1996年格兰仕成为微波炉的专业生产厂后,生产规模由年产80万台扩大到1500万台,其中一半是在国内销售。随着产量的增长,规模效益也越来越大。格兰仕在微波炉生产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相应地降价。当规模达到200万台时,格兰仕微波炉的价格是年产量80万台的成本线;450万台时,价格降到年产量300万台的成本线;800万台时,价格降到年产量500万台的成本线:1500万台时,价格降到年产量1200万台的成本线。目前,格兰仕集团拥有1500万台微波炉的年产销规模,占有全球市场近35%、国内市场近70%的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 4.以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为最终目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今科学技术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谁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谁就控制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国际竞争中占主动地位。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但由于技术水平低,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低层次部分。若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分享更多的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对于这一点,格兰仕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有逐步接近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的一系列战略设想。 规模经济是格兰仕掌握核心技术战略设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兰仕认为,规模经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拥有劳动的比较优势到拥有技术的比较优势的必要阶段。因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承受高昂的研究费用,才有可能承受投资风险。格兰仕的降价策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规模经营,最终使竞争者看不到利润回报而放弃研发投入,格兰仕则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步接近微波炉的核心技术。目前,格兰仕已在美国等地设立了研究院,聘任一批世界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 1997年格兰仕成功开发研制出微波炉球体微波技术、磁控管延寿技术、多重防微波泄漏技术,这3项尖端专有技术确立了格兰仕在全球微波炉市场的统治地位。目前,格兰仕拥有500多项专利、专有技术,并以“两天一个新产品”成为全球行业新品开发速度最快的企业。正如一位日本技术专家所说:“格兰仕在不断地革技术的命,它所研制出的新技术和技术所达到的标准都是对传统技术的全新否定,而倡导了一种新的标准和新的概念,这种新标准和新概念都是绝对超前的。” 5.借助产业集群及政府政策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涌现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一个相互分工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吸收廉价劳动力的洼地。这个洼地的作用就是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强,使得全国各地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入该地,从而保证了该地区劳动力的价格不会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格兰仕的低成本竞争与协作配套企业的低成本供应是分不开的。根据表5数据,格兰仕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呈不规则的波动,但边际收益始终大于零。格兰仕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收益不减,其主要原因就是格兰仕的劳动报酬没有随着企业用工的增长而增长,从而避免了边际收益下降。 波特认为,产业的国际化和跨国企业的形成,看起来好像削弱国家的影响力,而实际上国家在全球化产业竞争中的角色不减反增。原因是国家创造并延续企业的竞争条件。一个国家能持续并提高本身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有资格成为一种先进产业或重要产业环节的基地。珠江三角洲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一个产业集群,与当地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地政府自称为牧场的“种草”人。草美水丰引来簇簇牛群、羊群。当地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不干预市场,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对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不仅有本地企业,还有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由内地搬迁过去的企业。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当地企业能够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企业,乃至世界的制造基地。 表5 格兰仕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变动 年度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1994 0.068 -3.960 1995 0.096 1.424 1996 0.019 1.289 1997 0.167 1.334 1998 0.060 1.077 1999 0.091 1.178 2000 0.038 1.050 资源来源:根据格兰仕企业提供的数据计算。 在格兰仕人均利润和资产利润率持续上升的同时,工资在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利息在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二、格兰仕的启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加入WTO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然而,当今的国际贸易已经不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而是竞争有限的国际市场空间,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仅拥有比较优势已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分享到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打造竞争优势。格兰仕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样要依靠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分工的变化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地区首先成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也相应地蓬勃发展起来。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果。甚至是这些地区的企业也认为,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我国劳动力丰富不仅现在是,以前也是。但是,为什么以前却没有如此快的发展呢?对我国所有地区和企业来说,都有充分的劳动力供给。相比而言,内地的劳动力成本较之沿海地区更低,但内地的经济发展显然落后于沿海地区。因此,把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归功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不贴切的,实际上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格兰仕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我国拥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是在于他们利用比较优势的能力,也就是竞争优势。 2.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由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所创造的生产力可以改变一国的要素积累和比较优势。我国的出口结构由原来的以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正在由垂直型转向水平分工,或者说由产业间的贸易转向产业内的贸易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技术要素的积累。但我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这种国际分工目前还是由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但是,不能把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进步对立起来。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技术进步必须要尽量跟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否则,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会缺乏竞争力,而且会逐步丧失比较优势。 3.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发挥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的作用 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也是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较低的行业,这一行业的特点是容易形成过度竞争。市场过度竞争使企业无法达到规模经济,从而也不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有适度规模,要注意拓展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并把国内市场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有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互促进,保持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在哪儿落户、扎根,与当地的政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入WTO之后,我国应抓住机会,筑巢引凤,种草养牛,形成多种多样的产业集群。 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区域合作道路 中国是一个大国,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世界产业转移还不足以带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有区域性的。例如,广东省接受港台的产业转移仅集中在珠三角,在广东还有一些地区仍然很落后。另外,也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长为世界生产制造基地。因此,我国不仅要发挥产业在国际间的比较优势,也要发掘国内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资源要素的差异以形成跨地区的专业化协作和全国经济互补的格局。以沿海带动内地,走区域合作道路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白津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2002年第4期。 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12期。 傅贤治:“企业竞争力结构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12期。 王忠民等:“企业核心能力的损失与防范”,《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1期。 许可等:“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年第2期。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