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方正研究(14):魏新另类人事手术: 非危机状态 | |||||
作者:佚名 人气:20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5年前,当魏新临危受命从教授一步跨入深不可测的方正时,他是怎样看待方正集团的人事纠葛,以及如何化解人事危机的? 魏新:我不赞成那种会造成巨大震荡的休克式调整。方正在化解了一场危机后,再也经不起一场危机式变革了!我必须把一场变革化为有序的渐进式的调整,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和掌控节奏。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观察和研究,方正久病沉疴,需要彻底“检查”,制定全盘变革方案。很多策略,时机不到就不能推出;一旦决定,行动就绝不退缩。 我做事情有三个原则: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有形后无形。有形的调整主要是业务架构和组织结构以及人,无形的调整则是理念和文化。无形的调整要建立在有形的调整基础之上,要把业务和组织架构理清之后才能进行。否则,业务不见成效,管理架构不清,人不到位,理念和文化谁会有心思听? 记者:任何组织结构调整都要动人,都难免人事风波。方正刚刚平息高层动荡,在这个敏感的雷区,你如何微妙地掌握平衡? 魏新:对此,其实我觉得大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总以为解决人事纷争就一定要大刀阔斧,将张三调到东,将李四调到西,然后再让反对者出局。其实,真正有效的人事调整并非如此。就说方正,抛开体制问题,其人事地震的根源,就是战略不清晰导致管理混乱,最终才导致人事纷争,不能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事纷争,首先要解决企业战略和管理结构问题。战略清晰了,管理关系理顺了,再将合适的人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纷争自然就化解了。 所以2001年,我以方正科技作为调整试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重组。尽管我的观点是“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但在贯彻调整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换人。因为你把所有事情摆在明处自由沟通,容得了各种各样的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大家就容易达成共识。事实证明,对方正科技的变革试点是成功的。 看似与“人”无关的举措 记者:方正管理变革以什么为切入点?变革基本思路又是什么? 魏新:以方正科技为例,原有的架构是:上市公司方正科技控股方正电脑公司。但由于电脑公司是整个方正科技集团的业务核心,涵盖了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等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游离于上市公司之外,使上市公司成了一个单纯的控股公司,导致职能部门形同虚设,对下属公司缺乏足够的控制,几乎成为一个空壳。而电脑公司由于业务繁多、部门复杂,在管理上又有很多漏洞。所以,我首先是调整公司的架构,把原来方正电脑公司大而全的业务格局拆分理顺,实行财务和人事垂直管理,控制权上收,经营权下放。 方正科技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等纵向五大平台基础上,横向整合成立企业产品、消费产品、移动产品、软件产品等四大事业群,分别负责不同的板块业务。架构调整后,基本实现了总公司对各分公司的有效控制,管理漏洞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记者:如此彻底地打破原有结构,方正的变革节奏如何把握? 魏新:方正全局的管理变革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是调整公司架构,控制权向上移,在集团公司层面,形成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投资管理、品牌管理、内控管理这五个统一。 第二步,是重塑企业文化,确定了核心理念体系。这一步较为关键,为了改变原有文化,各层级的核心人员都突破了原有的“北大圈”而实行了多元结构。比如:在集团这一层面,现任执行总裁李友在4年前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方正科技公司董事会,并出任方正科技执行总裁,而现任集团董事、方正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的张旋龙,是方正创业初期的香港投资伙伴。 第三步,是建立了一套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打造“非危机状态” 记者:你想塑造一个新方正,所以致力于深层次的变革,但你如何领导企业超越自然而然的惯性,在你所说的“非危机状态”下加速巨变? 魏新:方正是在危机状态下开始变革的,但方正变革又是在非危机状态下进行的。方正近几年安静了,但不是在沉寂中衰落,而是稳健地完成了战略性重组,平稳地进行着管理与人事变革。 我深知,变革进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和意外,而且变革本身也会凸显企业固有缺陷,一旦出现始料未及的挫折极易半途而废,这种失败将是灾难性的,变革无果而终,而且将很难启动第二次。所以,在精心设计阶段,如果能摸清员工的底限并预期多种意外,就可以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而且,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层才能战胜变革中的风险和障碍,只有强化中央核心控制才能避免混乱。要在全体员工中创造一种拥抱变革的环境,其技巧在于通过不断的有效沟通,帮助员工发现全新的现实。 采访手记:跳出人事看人事 以非纷争来化解纷争 在方正这场全方位的变革中,最难解决也最令人关注的便是人事纷争。常以为人事纷争的解决方法,大都是一个新的管理者带领一支强势团队介入,首先划分纷争各派谁是“革命”的,谁是“反革命”的,然后团结“革命者”,打击“反革命”。如果“反革命”肯就范,则可以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否则就只能出局。这是太多的变革故事刻在我们心中的“成熟”模式。 而方正则不然。魏新高就高在他没有“就人论人”,而是将其一切归结于战略不清和管理混乱。于是,他从调整战略和理清管理结构入手,由于没有拉一派打一派,因而各派也不会把他视为“敌人”,并转而成为他变革的支持者。更何况战略的调整是在广泛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大家”的共识,既然大家都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顺畅地做事,纷争也就自然化解了。 无事才生非,乱世起纷争 许多年前看过一部关于国企改革的电影:一位新的管理者上任便遭遇了全厂干部的敌视,原因是这家企业冗员较多,要变革就必然有部分干部下岗。由于每个人都面临下岗的“概率”,因而所有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新厂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厂长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所谓冗员多,是因为事情少。如果我们寻找到新的项目,那么我们就不是人多,很有可能是干部不够用。新厂长的一番话打消了干部们心中的忧虑,大家纷纷为企业寻找新项目献计献策。最终,企业的变革在新项目破土动工的鞭炮声中顺利完成,大批干部走上了新的岗位。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方正的变革却与之异曲同工。它告诉我们:只有无事才能生非,混乱才有纷争。因此,无论企业怎样变革,变革者都要站在被变革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变革才不会因为“人事”而夭折。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