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方正研究(16):中国企业遭遇5大困境 要有4个雄心 | |||||
作者:佚名 人气:29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伴随着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文明与进步。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9.4%的发展速度,这在各国近代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中国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今天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 实事求是地讲,在我国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优势的产品和企业中,其优势主要集中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两个环节。而无论是在产品的源头——技术开发和终点——品牌推广这两个重要环节上,中国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许多重大原创性核心技术的开发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因此,中国目前还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3、中国企业的忧虑 虽然目前“中国制造”呈现一派了兴旺发达的景象,但中国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繁荣,还要想到几十年后甚至更远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拉美国家的状况,更加明白我们中国企业今后该如何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外资主导型”政策,虽然使拉美国家取得了一段比较快的经济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以及参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拉美国家“外资主导型”的对外开放的负面作用就会进一步显露出来,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甚至损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未来。那些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受资国经济,形成大量的利润转移。美国公司通过独资、合资和其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拉美70%以上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如,巴西100%的汽车工业,57%的化学工业,76%的家电业,60%以上的电力工业都是在跨国公司控制之下。直接投资虽然促进了拉美的经济繁荣,但掌握着拉美经济命脉的跨国公司每年都要把大量的利润汇回母国,造成了经济剩余的大量转移,出现了“增长而不发展”的奇怪现象。这一现象不能不让我们觉醒。 如今,制造中心从南美转移到中国,导致南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从这一现象中,不能不让我们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前景感到忧虑。从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来看多以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为主,前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后者主要集中在加工装配环节,属于机电产品当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中国出口导向的外资企业中,一部分是跨国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中小型企业多是跨国公司的供货商,生产上受到跨国公司的控制。在跨国公司主导下,中国的出口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位置恰恰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球生产基地。 这种低水平、无技术或小技术的生产,能否担当起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角呢,肯定是不会的。我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20年之后非洲国家也开始明白,和平和经济是他们最重要任务,他们也开放、也给外资政策,而那时我们劳动力成本已经提高,那么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就可能重蹈南美国家经济困顿的覆辙。 4、没有核心技术的痛苦——中国企业的不足 中国的许多产品,如空调、电视机、电冰箱、VCD/DVD、个人电脑、无线通信(如手机)、汽车等产品,从其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通过产品制造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外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巨额的利润。究其根本,就在于我们只是“简单”制造,缺乏自主开发的、能产生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的产品和企业的繁荣兴旺,掩盖了我们自主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弱点,而这可能会成为阻碍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 如果不具备核心技术,拼到最后就是看谁的资金最雄厚、渠道做的好。就算某些企业活下来了,也只能是靠着销售量、销售额和很薄的利润活着。以PC为例,当中国国产电脑有一百万台的时候,联想和方正科技这两家都有30%的毛利,20%的纯利,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但是微软、英特尔肯定对100万台不满意,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做大这个产业,它帮着后来者削低进入门槛,而新的市场进入者迈入市场的唯一手段就是降价,进来的人一多,大家就打“价格战”,以致于目前中国的PC生产商的毛利率急剧下滑到10%以下,纯利率只有1%~2%左右。而跨国公司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自然就获取了更多的利润。手机市场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手机产业被外国厂商卖芯片赚走了100多亿美金,而中国的手机制造商2002年做得最好的TCL才挣了7个亿人民币的纯利。2003年以后的情形更糟,许多手机厂商已开始亏损。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基站市场份额高达4000多亿人民币,其中按民间的算法只有2.4%是由中国企业提供的,信息产业部说官方的数据是6%——这两个数字没有量级的差别,实际上4000多亿都被外国的企业拿走了。我认为这影响到国家利益。为什么美国政府还要反倾销,我们反而如此大方?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企业只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之后便被身不由己的低水平价格竞争搞得筋疲力尽,乃至拖垮、拖死。而那些尚能坚持的企业,也要疲于奔命地随着国外核心技术的升级换代而被动地跟进,并承担选型错误的巨大风险(国内手机生产企业的命运更是如此)。在国有企业仍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今天,缺乏自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竞争实质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也构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 5、关键时刻政府扶持本国产业的必要性 专利的获得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研发,一种是通过资本获得。我认为过去中国的一种做法被证明是失败的,就是拿市场换技术,市场是被拿去了,但没换回技术。现在中国满大街跑的汽车都是外国的牌子,即是证明此做法失败的一个例子。 为了本国产业的长期发展,在关键时刻国家扶持是必要的。我认为韩国现在有现代、三星,是和他们政府的产业政策分不开的。韩国在搞市场经济的同时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市场的扶持,这种扶持从国家利益上来考虑,是必要的。 二、中国企业的雄心 1、“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不会重蹈南美国家的覆辙 从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上看,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一次转移是从欧美转移到南美。如今制造中心又从南美转移到中国,这次转移导致南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因为他们没有专利,一旦将工厂转移走,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我们还有时间。中国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加强了自有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应当做的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从而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我们只有掌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利润分配,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产品推出和淘汰的时间表,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如果中国也能出现若干个像通用汽车、IBM、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现代汽车和三星那样的企业,进而形成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就能极大地提高中国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拉动力量。当然,所有这一切斗离不开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支持。 2、方正集团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技术的道路 北大方正集团是一个拥有自主研发实力并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它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其它软件产品,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文明与进步。 方正始终坚持高科技产业,坚持持续创新。方正是以技术起家的企业,一直以来崇尚自有技术,走的是一条“技、工、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方正发展早期的经济基础,正是来源于自主创新的原创核心技术产品——激光照排系统。 北大方正集团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比如方正拥有关键技术的排版系统占据了全世界中文排版系统90%以上的市场,并成功地进入了日本和韩国的出版系统市场。方正集团开发的方正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去年底获得了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在获奖产品中是唯一的一个软件产品。方正今年还获得了2003年度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软件企业。在2004年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论坛上,方正电子被评为中国软件明星企业,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方正智能文档被评为中国最具应用价值的软件产品。 方正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以数字内容为核心,开发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再利用的技术和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使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身边的信息设备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数字内容。 正是由于方正在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方正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外也深受欢迎。今年8月23日,方正召开第二届方正国际合作伙伴大会,来自欧、亚、北美、南美、大洋洲五大洲在内的包括美、英、德、日、澳等10多个国家的方正软件全球代理商参加了会议,代理方正在全球的软件产品业务;9月14日,日本欧姆龙与方正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并成立“方正-欧姆龙联合研发中心”,这一切充分说明国外非常看重方正的技术。 3、中国企业发展的机遇 我认为在某种技术更新换代的时候,中国是有机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的。一旦出现这种机会,政府应该痛下决心,产业政策应该有所调整,只要在政策上不违背WTO协议,就应该尽量保护本土产业。 比如,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宽带无线接入市场,市场规模达到每年数千亿人民币,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了固定电话的用户数量。而具备无线接入宽带数据传输的市场更加未可限量。方正连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LAS-CDMA技术,是我国惟一摆脱外国核心技术控制,拥有130多项专利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由于该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专利约有70%属于我国自己的企业,如获使用,其产业化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当年的“激光照排”技术。另外,这对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4、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 纵观中国制造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一些日常消费品的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方面已完成了积累的过程,在生产能力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我们在技术开发能力方面还非常脆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集中于制造成本上,在原创技术的开发方面尚无值得骄傲之处。 在某些大型机械设备如精密机床、医疗设备、大中型飞机等产品的制造方面,中国除了造船业在年制造吨位上处于世界第一外,其它的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在这些领域中要求的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中国在短时间内不具备快速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继续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逐步缩短与其它国家的差距。 但对于中国已经取得了制造规模优势并形成了配套产品布局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市场的今天),中国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和使用国外技术进行生产这一个环节上。有能力的企业应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中国政府应当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支持中国的企业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主动位置。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初期提供的政策保护手段,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采购几个方面给予有可能形成重大突破性的领域和企业以适当的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将制造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出中国的GE、摩托罗拉和索尼,使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我们大家在一起探讨中国企业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强大起来。中国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百年基业的雄心,中国只有拥有一大批具有百年基业实力的企业,中国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快。我们在讨论过去的同时,还要将目光放在将来,要想想未来20年后的中国企业又会怎么样? 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在“十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而2006-2015年间,可维持7%或略高的经济增长。中国能否登上了21世纪的新航班,开辟新的航线,并且一飞冲天,关键就要看中国企业在未来20年的发展。所以,我们所进行的总结与讨论都是为了今后中国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跻身于世界企业强林之中。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