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春兰研究(1):春兰企业信息化的十大法则 | |||||
作者:佚名 人气:21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目前,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紧要关头。一方面,信息化大潮汹涌澎湃,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对此作出反应,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有可能落到竞争对手的后面;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水平普遍偏低,许多企业往往连入门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在这种背景下,春兰集团通过实际运做,总结出了企业信息化的十大法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其借鉴意义十分明显。 当然,除了资源保障之外,“一把手”还要做到给整个公司鼓劲、把握方向、做出关键性的决策。 一旦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被唤醒后,如何在企业有限资源下合理地布局,分步骤实施就成了企业“一把手”要做的“把握方向”的内容。 组织与管理是保障企业信息化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各级“一把手”必须是企业信息化的直接责任人。其次,企业必须成立专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企业共享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再次,企业必须针对每个信息化项目,成立专职项目小组,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春兰一直将组织与制度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春兰在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之初,明确了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成立集团信息处来专职负责企业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与落实,指定研究院负责集团主干网和集团共享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春兰集团通过制定信息管理规范、网络管理规范、系统管理规范、接口规范、网络安全规范、IT支持规范等IT应用标准与规范,来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应用和运行,同时也保证了企业信息安全。健全的组织与完善的制度,保障了春兰信息化建设稳步地推进。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在春兰这样一个规模型、发展型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推广实施信息化更是如此,因此,信息化工程的全面规划、组织管理非常重要。早在1994年,春兰提出了集团信息化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并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目标。 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铺开,为此,春兰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实施原则,从解决企业的焦点问题开始,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按次序、按重点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春兰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分三阶段进行:基础信息化、信息集成、电子化供应链阶段。 1. 基础信息化阶段 ●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从1994年开始,春兰各单位逐步建立了局域网系统。1997年,春兰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了以光纤主干网为主的春兰企业内部网ChunLan-Net,通过ChunLan-Net将集团各单位局域网系统互联起来,即泰州地区各单位通过光纤主干网互连、泰州以外各单位与主干网之间用DDN专线互连、ChunLan-Net与Internet之间用DDN专线互连。 在ChunLan-Net中,以Lotus Domino为平台建立了春兰企业邮件系统,初步实现了集团各单位间数据交换的网络化与无纸化。 ● CAD/CAM/CAE/CAPP系统 春兰一直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产品设计与制造,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从1994年开始,春兰研究院、各研究所、各工厂相继引进了UGII、Pro/E、AutoCAD、ALIAS等软件,同时引进工业CT系统、激光成型系统,全面建立了以三维设计为主,二维设计为辅的CAD/CAM系统,利用这些系统开展新产品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零部件设计、模具设计与加工、出图等工作,大大加快了研发速度,提高了设计质量。 在推广应用CAD/CAM的同时,研究院还引进了NASTRAN结构分析软件、STAR CD流体分析软件、MOLDFLOW注塑模分析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对空调、摩托车、汽车等进行优化分析,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 销售管理系统 早在1990年,春兰就开始开发和应用销售管理系统。1997年,随着春兰创新型矩阵管理模式的建立,以及全球化市场环境下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针对多层次销售网络中存在的信息交流方式落后而带来的市场监管难度大、信息交流效率低、市场应变能力差等问题,春兰对已有的销售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与完善,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 ● 条形码生产控制系统及机器人系统 从1994年开始,春兰就在各单位推广条形码生产控制系统,相继引进了大量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系统,对一批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 ● 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与规范制定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春兰制定了“数据编码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网络管理标准”、“企业内部网安全管理规定”、“管理软件开发管理规定”等近20个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2. 信息集成阶段 ● 客户服务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促进春兰“金牌保姆”客户服务思想的全面落实,1998年建立了CallCenter,按照CRM管理理念开发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了总部销售部门、电话中心、配件仓库、维修中心的网络通信,以及安装、维修结算和客户服务的计算机管理。 ● 数据交换与分析系统 数据交换与分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集团信息交换平台的构建、信息查询与分析系统的开发。1999年,春兰开始在各单位建立集团统一标准的数据库平台,开发出一些专用接口包、通用接口工具,实现各单位原有系统的信息集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系统。 ● PDM系统开发与实施 在全面推广CAD/CAM的基础上,在家电类工厂建立了以PDM为核心的技术信息集成系统,通过PDM将各单位的CAD/CAM/CAE/CAPP系统统一管理,实现了技术信息与管理信息的集成。 3.电子化供应链阶段 从2001年开始,春兰企业信息化开始全面向上、下游延伸,完善电子化供应链系统,主要包括:春兰现代企业资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升级与完善、集中采购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与完善等。 正是这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才使得春兰的信息化稳步地迈向成功。 让信息化做经营, 不做花瓶 “效益驱动”是春兰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指导原则。春兰信息化建设不盲目求新,没有全套引进国外先进的MRPII、ERP、CRM等系统,除CAD/CAM/CAE/CAPP等应用系统外,春兰大部分企业管理软件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定制开发的。春兰企业信息化也不贪大求全,而是根据企业实际,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的同时,全面推进了设计和销售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环节侧重于计划、质量、库存、人力资源、财务等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需求的基础上,对每一个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都力求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春兰信息化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 ● 市场响应能力提高 通过销售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营销管理与物流管理的网络化、无纸化,在规范企业销售行为和加强销售监管的同时,使集团各级管理者和销售人员实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销售、客户、网点、宣传等信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营销和销售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员运作机制。 ● 新产品研发速度加快,设计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以PDM为基础的CAD/CAM/CAE/CAPP系统,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分析与加工,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例如空调新产品的研发周期从系统实施前的1年缩短为3-5个月。产品研发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春兰海外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 ● 加强了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为春兰各级管理者提供了精细的数据、定量化的方法和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促进了管理创新能力的提高。 ● 提高了服务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春兰“金牌保姆”策略的实施。 ● 培养和积累了人才 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春兰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核心业务入手,构建清晰的信息化链条 春兰一开始就明白,信息化是春兰提升竞争力最有效的武器;信息化对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企业来说,不是“保健品”,而是“止疼药”。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从核心业务着手。 不同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不一样的,其核心竞争力就不一样:有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资源和供应链,所以它需要网络分销、CRM和SCM;有些企业关心的是制造能力,需要的是一套功能完善的ERP,来控制成本和提高运作效率。同样,一个高科技的咨询公司,需要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软件;一个资产密集型的企业,它的采购和资产管理是其最重点任务。 春兰根据自己的核心业务,已成功构建由科技、管理、市场和服务等分信息链组成企业信息总链。通过科技信息链,不但实现了以PDM为基础的技术信息集成,而且还将其技术信息系统与实验系统和国内一流科研机构联结到一起;通过管理信息链,春兰总部与下属各单位、各分支机构能顺利沟通,为春兰内部信息的上传下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市场信息链,春兰又将它的全国批发网、零售网、海外销售网和电子互联网连接起来,为营销信息的“速递”提供了保证;通过“800全国免费服务热线电话”、全国电脑连网的“客户服务系统”以及数千个服务点,春兰又成功地打造了企业服务信息链。 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实施系统 抓住了客户,就抓住了一切。你今天的客户明天并不一定是你的。 春兰认识到,企业的市场化机制除了体现在供应环节以外,客户服务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有效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和满足客户需求,是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兰通过构筑客户服务系统,建立了春兰与每一个客户之间一致的界面,客户的每一次访问(不论是网站、电话还是现场)、每一次购买行为都被及时记录下来。(下转第77版)(上接第72版)春兰利用这个系统主动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对产品的满意度,有针对性地去维护一些大客户的专用网页并提供所可能需要的相关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自从90年国家取消了高科技产品进口许可证制度以来,春兰也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和那些国际巨擘们正面交锋的境地,当然这也是好事,在和国际厂商的同场竞技中,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技能。春兰大规模地调整了组织架构,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事业部机制,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能卖多少,春兰就生产多少,弹性留在后面,控制的难度留在后面,营销理念由企业“推”完全变为用户“拉”。对于春兰这样的高质量企业,转变观念是很容易接受的,同时,如何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上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和物流的畅通?可以说是信息化帮了大忙,甚至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春兰真正的市场化和客户化。 进入WTO后,必须与国际接轨,要求业务模式能够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对于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是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没有一整套信息系统,包括客户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商协同系统等,企业就无法获得客户的满意,也将失去大量的商业机会。 毫无疑问,春兰以客户为中心,实施信息化系统,无疑抓住了信息化的重点,也从根本上满足了企业对竞争力的需求,而这个竞争力会从企业的市场化机制、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管理成本的降低、企业效率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传统工序与信息化工序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的业务目标、管理要求、业务流程相适应。春兰在信息化建设中,特别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和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造,通过信息化达到业务管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例如,春兰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项目时,对配送、结算、服务等进行了改进与重组,努力使营销流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 1.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统 在物流方面,春兰建立了完善的配送系统,遍布全国的上千家产品专卖店、综合经销商场,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送货上门。 2.灵活的交易模式 在商流方面。春兰的客户不但可在网上看样、下单、订货,也可以到春兰设在当地的专卖店、代表处看样、洽谈、敲定意向。 3.应用先进的商务手段 在资金结算方面,春兰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联手,共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电子交易平台,资金进出的安全性完全可以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春兰已在全国织就了“蛛式”营销网络,打造了坚实的经销、配送、服务、信息反馈平台,有了这样的基础,春兰B-B、E-marketplace和B-C三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业务得以全面开展。 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信息化成功的一半 产品与方案是实现信息化的工具与载体,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品选择不当或未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是引发“信息化黑洞”的直接导火索;据赛迪顾问的调查显示,在大部分应用不成功的案例中,因软件选择失败的比例高达67%。而厂商作为软件产品的载体,无疑最为关键。 由于信息化的长期性和战略性,在选择厂商时应要有这样的思想:必须把这个厂商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战略合作伙伴来选择。这个厂商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信誉,又要有成熟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思想,同时还应有同行业的信息化客户的成功案例。一旦选择了厂商,也就是选择了它的观念、经验,做好了长期战略合作和联盟的准备。 春兰选择了“美国EDS公司”、“美国HP公司”、“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作为春兰信息化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些公司的实力和在业界的口碑有目共睹,它们的行业表现和经验更被春兰看重。 供方、需方、第三方咨询,信息化的“三人舞”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管业主和开发方对信息化的理解多么深入,也不管双方对信息化项目是如何重视,毕竟双方有着各自的利益和侧重,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业主虽然对自己的业务体系一清二楚,但在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实施上经验不足,有时候可能会犯盲目自信的错误,以自己的业务熟悉为资本来代替双方的协作关系,对项目实施进行指挥。同样,开发方有时自恃有项目实施的经验,自以为是地忽略业主的业务体系的实际情况,脱离客户的真正需求,虽然双方的主观出发点都是好的,却难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因此第三方咨询顾问,对企业信息建设非常重要。 对每个大型信息化项目,春兰都有一个第三方作为咨询顾问,它凭借这种中立的身份对项目进行把关,跳起企业信息化的“三人舞”,确保信息化能够不偏离原来的轨道。 计算机世界周报 作者:邵伯余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