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贝尔研究(1):创新就有大作为——上海贝尔公司二次创业启示           ★★★ 【字体:
贝尔研究(1):创新就有大作为——上海贝尔公司二次创业启示

作者:佚名     人气:19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眼前摆放着上海贝尔有限公司2000年的报表:这一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近17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产销率达100%……在新近公布的年度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上海贝尔继续名列前茅。
  现任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奚国华认为,都说“船大掉头难”,但上海贝尔的实践充分证明,大企业完全可以在新形势下大有作为,关键是你敢不敢创新,会不会创新。
  有放有收:体制机制先创新
  活力源于创新,而创新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上海贝尔这艘总资产逾百亿元的“巨轮”,创新的切入点在哪里?
  自1984年开业以来,上海贝尔历经风风雨雨,但自90年代起则取得飞速发展:一是最早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机生产线,技术优势得天独厚;二是改革开放引发了巨大的通信需求,上海贝尔的S12程控交换机供不应求,几乎占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三是各种特殊的支持,把上海贝尔推上业内的垄断位置。
  然而近两年,信息产业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环境变幻不定,垄断局面逐渐打破,尤其电信运营业经过重组后,上海贝尔原有的用户呈现多元化,加上原材料供应紧张,公司一度疲于应对,竞争力下降,后劲不足,2000年首季,公司的产销量和利润全面滑坡。
  “体制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和原动力。”面对挑战,公司领导班子达成了共识。
  过去,上海贝尔推行的是直线职能部制,这种体制的最大弊端,是企业高层百事缠身,杂务不断,而中下层没有决策权,凡事“等靠要”,从上到下效率不高,适应性差。去年春天,上海贝尔将直线职能部制改为矩阵管理制,从集权走向分权,重点整合现有资源,组建了交换网络、移动网络、数据网络、传输网络、网络应用、多媒体终端六大事业部,实行“一放一收”。放,即对事业部充分授权,将责、权、利捆绑下放,让其唱主角,独立开发,独立经营;收,即加强对事业部的业绩和模拟利润考核,让其成为独立核算的盈亏责任中心。一放一收后,各事业部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积极研定发展规划,主动扩展业务渠道,形成对内高效运作、对外快速反应的经营机构,公司也从重生产、轻市场和科研的“橄榄型”变为重市场和科研两头的“哑铃型”。
  与体制创新相伴的是机制创新。上海贝尔在成立8个销售服务大区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营销机制,从单一的销售额考核指标转为销售额与利润的双重考核指标,为营销平台注入了活水,在2000年交换机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确保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在用人机制上,上海贝尔一改“一纸定终身”和“梯田式大锅饭”,花大力气完成了8大等级、34个岗位序列、3500名员工的“三定”(定岗、定编、定员)改革,建立了新的岗位职级制和薪酬福利制。在中高级岗位上,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数是管理岗位的2倍半,真正做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多梯晋升,机会均等,员工只要有能力、有成绩,无论年龄和资历,都可在高岗位上获得高回报。对主要的管理岗位,则是竞聘上岗,择优录用。
  在分配机制上,上海贝尔本着公开透明、指标量化、成果导向、过程控制原则,完善了绩效考评制。比如,对重点研发项目,依据项目所带来的市场效益,给予研发人员一定的期权奖励,并把这些人的效益收入与其开发成本挂钩。
  以变应变:技术创新是关键
  如果说体制创新是“软件”,那么技术创新无疑是“硬件”,“软”“硬”结合,企业创新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十几年来,上海贝尔基本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一条是自主开发,并借此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但是,随着相关技术迅速更新和市场需求日益细化,上海贝尔的产品线还显得不够长。

  创新就要以变应变,眼高手高。贝尔及时加大科研开发投入,2000年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3,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8%,着重清理研发项目,建构了以中长线为主的研发平台和以短线为主的事业部两级开发体系。开发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资源,确立了重点自主研发项目,以保证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力的发展。目前,这批项目都各有成果,如IP旁路系统能彻底解决网络拥塞难题;ISDN组合终端系列成为各地电信业首选产品;Matix2000顺利进行了多项现场大话务量测试,获得信息产业部的入网许可证,近日即将投放市场;因特网电话信关、新一代ATM交换系统等均已完成大部分开发;公司承担的多项国家“863”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受到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为了尽快培育在前瞻技术领域的开发、制造能力,上海贝尔扩大了与国际著名信息企业的合作,比如就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与韩国三星电子携手共建研发中心,现已成为联通CDMA项目中标企业之一,预计年底开始商用网运行,届时可使其CDMA产品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向市场:提高创新“含金量”
  与许多企业不同的是,上海贝尔创新,奉行的是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并举,既满足现有需求,也注重以超前技术发掘潜在需求,引导市场,创造消费,甚至针对4—5年后的产品与用户交流。另外,市场竞争最终要靠质量和服务,上海贝尔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去年,公司的用户总体满意度比上年又有明显升高,S12的一次合格率达99.92%,用户现场未发现批量质量事故,公司也成为国内同行中首家拥有ISO9000和ISO14000两项证书的企业。
  由于能面向市场搞创新,去年,上海贝尔不仅巩固了S12的市场,创下了程控交换类合同量1380万端口的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在新兴市场初见成效,移动、数据、接入、多媒体终端等新产品合同总额同比增长85%,并拿下了5个省的联通GSM移动通信扩容合同,实现了零的突破。公司还抓住机遇“走出去”,瞄准海外市场,组织“交钥匙”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出口等,全年出口交货合同额达6106万美元,已有100万线、近200个程控电话交换局在海外运行,上海贝尔成了一些国家消费者熟知的品牌。
  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年均增幅将达20%,上海贝尔要想保持不败,必须高于这个速度。入世后,竞争更激烈,创新的难度和压力更大,但是,只要公司坚持走创新这条路,领先一步,勇争一流,就一定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相信,类似于上海贝尔的国内企业都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