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康柏的反击 | |||||
作者:佚名 人气:23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月4日,新加坡惠普喷墨打印耗材制造厂(InkJet Supplies Manufacturing Singapore),二楼和三楼的生产车间宽敞而安静,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程师们正在工作,他们仔细察看着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在复杂的机器旁边随时记录下每一个数据,然后在操作面板上输入命令。这里是惠普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制造生产基地。工程师们分别负责流水线上的硅晶片、墨水、介质等环节,并最终制造出墨盒这样的打印耗材成品。 惠普也努力进军数码打印市场。去年,惠普收购了Indigo,把打印和惠普电子消费计划结合起来。但对惠普来说,最看重的是整体打印管理上的解决方案,“这是IPG这两年最显著的变化”,袁胜英说。 惠普为此成立了一个400人的打印与成像咨询团,为顾客提供文件处理打印包装方案。佳能的一位经销商对此的评价是,“惠普这一招有点狠,因为如果按照它的玩法,打印机的原装产品和耗材都要用惠普的牌子,它到时可以通吃打印机的利润。” 惠普还针对大公司客户专门设计了一套更灵活的整体打印解决方案。以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为例,惠普提供从机器安装、咨询、培训以及耗材供应等,戴-克公司可以按照打印页码的多少来付费。 在惠普新研发的一款多功能一体机中,它能和酒店的商务中心联网,顾客在酒店的任何一个房间都能指挥打印,并设定密码以方便自己取用。 收复PC失地 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戴尔公司咄咄逼人的进攻,PC一度被视为新惠普的负担。 卡莉·费奥瑞纳拿出的重振PC的方案,与其他超级公司诸如戴尔、索尼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重新定义PC的含义,把它做成普通的娱乐消费品。 这被厂家们描述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将打破IT业和娱乐业的界限,诸如电视、DVD、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的功能都会被加到PC中,但是能迅速实现的厂家并不多,惠普是第一个。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多少有点“大杂烩”的味道。 2002年10月,惠普在美国发布了全球第一台多媒体中心电脑(Media center PC),推出后出乎意料的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PC Magazine》对此的分析是,“因为美国消费者听这些公司对新产品的设想已经很久,现在终于看到第一个产品,自然会试试,而且惠普的东西也确实还不错,可以同时完成很多电子消费产品的功能。” 由于这个新PC的成功,惠普在去年第四季度超过戴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PC厂商。 2003年11月,惠普把这款产品拿到了中国。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显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惠普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区消费电脑部副总裁薛进德(See Chin Teik)和IPG中国区副总裁邱秋良,一起制定了公司在新PC上的战略,包括渠道、市场推广等方面。 不过,让观察人士吃惊的是,惠普新PC的策略取得了效果。要知道,在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惠普合并的前后的一段时间--PC业务还是以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市场的。当时因为销售部门的大变动,PC在市场的占有率不到2%,笔记本电脑则几乎在市场上见不到影子。 这次惠普在PC上卷土重来,显然是有备而来。在发布多媒体中心电脑之前,惠普在中国市场推出了“Pavilion畅游人家用电脑”,这款电脑具备多媒体中心电脑的部分功能,售价也相对便宜,市场反映也不错。“我们的目标是尽快进入市场前三”,2003年底,多媒体中心电脑发布后,薛进德对记者说。 IDC的数据显示,惠普PC的发货量已经到了国内第五的位置,市场占有率为3%左右,重新回到了振荡前的水平。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惠普PC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最大威胁不是来自PC渠道,而是家电渠道,“因为多媒体中心电脑具备电视和DVD等娱乐的功能,它迟早会与索尼、三星等公司争夺中国的家电消费者”,CCID的袁胜英说。 难道惠普害怕家电公司的竞争吗?当然不。多媒体中心电脑一诞生,就是要抢家电企业生意的.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