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海尔研究(1):海尔是海,海尔也在海中 | |||||
作者:佚名 人气:15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一、海尔是海: 2001年8月1日,我曾经通过电子邮件向海尔提出了海尔在管理方面的四个细节性的问题,海尔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分别在本人发送邮件后的一小时内、两小时、四小时内给以了电话回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让本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海尔是海”,名不虚传,这件事情是本人给其他企业人员进行“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技巧”、“品牌客户服务体系”等课程培训时必讲的案例。 最近,本人又想通过电子邮件与海尔人交流本人对海尔有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建议(当然,本人认为是海尔的问题,或许海尔人认为不是问题),可是却在海尔的网站上再也找不到以前能找到的有关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换来的是如果想给海尔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必须先要注册(这是本人目前遇到的唯一案例),现在很多企业在与客户或公众建立交流和沟通方面,都提倡和实施“沟通零距离”的观念和做法,把有关部门、甚至领导的电子邮件地址都名列网上,以减少交流、沟通的环节,可现在,如果你要给海尔有关部门和人员发送电子邮件却需要注册,这无疑是比以前发送一封信要增加一段时间,人为增加了社会公众与海尔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的距离。在与社会沟通和交流方面,应该是尽可能的方便社会上的建议人、投诉人给海尔有关部门发送职务性的电子邮件,就像海尔2001年时的那样,对于这种变化,不知海尔是否是从集中管理建议类、投诉类邮件等角度来考虑的,如果是从这种角度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表明了两个问题: (1)怀疑或不信任海尔自身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与社会人士交流、沟通的能力; (2)增加了沟通和交流方面的办事环节,降低了办事效率,与海尔的“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是不一致的,“反应”可能还会“迅速”的产生,但却可能是非正式、非正常的“反应”。 三、关于如何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认识和建议: 在如何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问题上,我的认识和建议如下: (1)十八年前的海尔如果学习、运用海尔目前使用的OEC管理法和其他先进管理法,发展不到今天的海尔;学习海尔是要有条件的,不是谁都可以学到海尔经验的,首先要看企业的领导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哲学素养;谁盲目学海尔,谁“死”,这里的“死”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而是大部分的企业人员如果受到某种其他诱惑、盲目去学习海尔,是不会达到其想象的或抱有的学习目的的,是不会达到预期期望的学习收效的。当然,企业如果举办“旅游+团队训练+技能观摩+企业文化建设”等“四合一”的活动,把海尔当作一个环境或载体,则是可取的。 (2)现在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跟风”、派员花相当的时间、财力等到海尔学习,是一些企业领导在管理思想不成熟的表现。正因为这些企业领导的不成熟,一部分培训机构抓住国内很多企业领导不具备善于学习的技能的特点、但又希望像张瑞敏一样成功的心理等因素,及时、成批地推出和组织冠以“海尔经验”、“海尔成功”等字样的培训班。个别自身管理混乱的管理咨询、培训类型的公司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没有学习、运用到一点海尔的用人经验,受这样机构诱惑而参加海尔经验的学习或培训班,能会有好的收效吗?这也正是目前很多单位的人员去参观、学习了海尔以后,回到企业后根本不知从何学起,即使学了,也是两不像,海尔的没学会,自己的特点又丢了。 (3)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海尔人是最有发言权和主动权的,我们学习海尔不应该是简单地模仿、学习、照搬海尔现行的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我们学习海尔,是要学习海尔如何善于学习、借鉴、创造、提高,找到自身成功的道路和方法,不是去学现在写在各种学习、培训等有关海尔资料上的“鱼”,而应该是去学海尔猎取“鱼”(而且不一定就是海尔或其他培训机构现在所展示的“鱼”)的“渔”。 面对很多不善于学习的企业人员还在盲目、纷至沓来地到海尔学习,作为善于学习的海尔,我建议海尔有可能和有必要调整“欢迎和接待全国企业参观、学习海尔”的策略,推出“海尔回访全国参观者的活动”,并谢绝全国企业再盲从派人到海尔参观、学习。 以上仅为个人陋见,权当本人把海尔又作为一次案例来分析,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作者:刘先明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