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微软研究(9):保罗·艾伦离开盖茨的日子 | |||||
作者:佚名 人气:22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现在该是付账的时候了。宪章传播公司必须要付给债权银行1.71亿美元,如果付不起,则该公司必须要与债权银行达成重组方案。但重组绝对不会是免费的午餐,债权银行肯定会要求保罗·艾伦通过收购股票向该公司注入更多的现金。这在一年前似乎还是可行的,然而考虑到现时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从一年前的16美元缩水至不足90美分,任何来自艾伦的大规模收购都必然会激起持股者的大举反弹。 这样说来,宪章传播公司的选择真的不多,但它必须尽快做出抉择,因为时间并不在保罗·艾伦这边。 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 你对保罗·艾伦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发觉得比尔·盖茨的好处。这就是劳拉·里奇在其《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中要传达的信息。 事实上,发现这一点谈不上是劳拉·里奇的功劳:《联线》杂志早在1994年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几乎所有保罗·艾伦的财产都来自其持有的微软股票。甚至她这本书的名字都是从这篇文章中来的。 里奇在书中指出,《联线》(Wired)杂志“充分肯定了艾伦在创建微软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指出他创立别的一些公司的运气要差很多,而且他的投资的回报表现平平。”艾伦对这篇文章很是恼怒,威胁要买尽该期杂志。尽管艾伦后来并没有真正去兑现他的威胁,这一威胁本身就足以使其成为《联线》杂志的“死敌”。 说句公道话,《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的描述还是相当公允的,比如该书对一些媒体将创建微软的功劳全记在比尔·盖茨的账上就颇为不满。里奇指出:“盖茨的身影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记者已经忘记了是两个人创建了微软。” 里奇详细刻画了艾伦和盖茨之间的长期友谊,包括他们在西雅图私立湖畔学校的相识、他们对电脑的痴迷以及他们早期的试验。里奇指出,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全新的Basic语言令微软最终成为软件领域的巨人,也正是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里奇在书中写道:“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在成功击退霍金斯症的困扰后,艾伦于1983年离开了微软。在患病期间,艾伦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艾伦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一个以“互联世界”为核心的事业。 然而,离开微软的艾伦能够向人们展现的只能是一连串的败绩。这些失败与挫折充分说明了《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这一书名的恰当性。人们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没有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