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微软研究(9):保罗·艾伦离开盖茨的日子           ★★★ 【字体:
微软研究(9):保罗·艾伦离开盖茨的日子

作者:佚名     人气:22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祸”不单行
  全球第四大富豪、微软两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 Allen)依然过着极尽奢华的生活。他一如既往地邀请亲朋故旧和娱乐及IT圈的名流来到他耗资数千万美元的游艇上享受声色之娱。在游艇驶往诸如巴厘岛等旅游胜地的途中,保罗·艾伦会手执吉他与著名音乐人彼得·加布里埃尔联袂表演,以飨来宾。有时保罗·艾伦会唱上一首他自己写的歌,歌名叫《时间炸弹》:“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错的,但我的心气依然高昂。”
  考虑到保罗·艾伦目前的处境,这首歌多少有点夫子自况的意思。这个当年与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公司的技术奇才近年来在生意场上屡屡失手,投资的公司可谓一片狼藉。生意场上的晦气还蔓延到保罗·艾伦的其他领地。他投资的橄榄球队西雅图海鹰队再次错失进入决赛的机会;而他旗下的篮球队波特兰拓荒者队也屡屡犯事,频频被法庭召唤,罪名多为吸食大麻、家庭暴力和比赛斗殴。前不久NBA暂停了该队前锋拉西德·华莱士的比赛资格,他被指控在比赛中恐吓裁判。种种劣迹令当地球迷嘘声四起,纷纷称“拓荒者队”为“拓监者队”,而艾伦就难逃姑息纵容手下球星的指责。
  除此之外,保罗·艾伦在媒介公关方面也多有失分。这主要是受到《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The Accidental Zillionaire)一书的“拖累”。在这本以艾伦为主人公的传记中,劳拉·里奇(Laura Rich)指责艾伦会长时间对其所投资的公司疏于管理,然后又会突然要求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研发出种种远景技术。里奇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艾伦)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优先考虑的不是业务,而是对技术本身的痴迷。”仿佛是为了给里奇的话添加有力的注脚,美国《商业周刊》最近将保罗·艾伦列入到最差经理人名单中去了。
  然而正像艾伦自己所唱的那样:“我的心气依然高昂。”轮番的挫折与打击并未改变艾伦对纯技术的“痴迷”,这一次令他目眩神迷的是所谓的超小型电脑。一年多前,艾伦在他的瓦尔肯公司(Vulcan Inc.)西雅图实验室无意间发现一个小的“异乎寻常”的显示屏,他眼前立即浮现出世界上最小且功能完备的个人电脑的图景,然后以自己惯有的冲动命令麾下的工程师停掉手上的一切活计,集中精力研发超小型电脑。最近瓦尔肯公司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成果——Mini-PC,该公司希望将该设计注册,然后授权一家电脑制造商进行生产。但考虑到东芝和索尼推出的类似产品在市场上“悲惨的际遇”,业内人士对Mini-PC的前景并不抱乐观态度。
    宪章传播公司有多糟
  保罗·艾伦没有出席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本来作为拥有好莱坞“梦工厂”工作室24.5%股份的大金主,艾伦的大名几乎总是会出现在嘉宾名单中。但今年他显然已经顾不上把玩好莱坞影片中的戏剧性场面了,因为他的宪章传播公司(Charter Communi- cations)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已经足够惊心动魄了。如果应对不得当,艾伦很有可能会失去对这个他视为亲生儿子般的公司的掌控权。
  宪章传播公司是保罗·艾伦极为看重的一间公司,他将其视为即将到来的互联世界的核心,为了让电视观众手持遥控器就能上网冲浪,艾伦绝对不在乎投下70亿美元来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然而美梦从来没有成真。670万用户无法抵消前期巨额投入所积攒下的债务和高昂的运营成本。在过去的4年间,宪章传播总共损失了27亿多美元。而仅在去年,该公司的股价就狂跌了90%之多,令保罗·艾伦70亿美元的投资缩水至4.2亿美元,情状之恶劣令人惨不忍睹。如果再加上在他网络公司如Mercata和Metricom上的损失,保罗·艾伦在这几年的网络狂潮中恐怕已经折进去近200亿美元的账面财富了。

  现在该是付账的时候了。宪章传播公司必须要付给债权银行1.71亿美元,如果付不起,则该公司必须要与债权银行达成重组方案。但重组绝对不会是免费的午餐,债权银行肯定会要求保罗·艾伦通过收购股票向该公司注入更多的现金。这在一年前似乎还是可行的,然而考虑到现时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从一年前的16美元缩水至不足90美分,任何来自艾伦的大规模收购都必然会激起持股者的大举反弹。
  这样说来,宪章传播公司的选择真的不多,但它必须尽快做出抉择,因为时间并不在保罗·艾伦这边。
    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
  你对保罗·艾伦了解得越多,你就会越发觉得比尔·盖茨的好处。这就是劳拉·里奇在其《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中要传达的信息。
  事实上,发现这一点谈不上是劳拉·里奇的功劳:《联线》杂志早在1994年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几乎所有保罗·艾伦的财产都来自其持有的微软股票。甚至她这本书的名字都是从这篇文章中来的。
  里奇在书中指出,《联线》(Wired)杂志“充分肯定了艾伦在创建微软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指出他创立别的一些公司的运气要差很多,而且他的投资的回报表现平平。”艾伦对这篇文章很是恼怒,威胁要买尽该期杂志。尽管艾伦后来并没有真正去兑现他的威胁,这一威胁本身就足以使其成为《联线》杂志的“死敌”。
  说句公道话,《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的描述还是相当公允的,比如该书对一些媒体将创建微软的功劳全记在比尔·盖茨的账上就颇为不满。里奇指出:“盖茨的身影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记者已经忘记了是两个人创建了微软。”
  里奇详细刻画了艾伦和盖茨之间的长期友谊,包括他们在西雅图私立湖畔学校的相识、他们对电脑的痴迷以及他们早期的试验。里奇指出,艾伦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全新的Basic语言令微软最终成为软件领域的巨人,也正是操作系统逼迫IBM后来不得不加入到个人电脑的战团中来。里奇在书中写道:“微软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商业史册就是因为其操作系统的成功。”
  在成功击退霍金斯症的困扰后,艾伦于1983年离开了微软。在患病期间,艾伦意识到自己无法给予盖茨所要求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艾伦想自己开创一份事业,一个以“互联世界”为核心的事业。
  然而,离开微软的艾伦能够向人们展现的只能是一连串的败绩。这些失败与挫折充分说明了《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这一书名的恰当性。人们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没有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盖茨的福,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