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摩托罗拉研究(13):摩托罗拉的知识管理及传承内化 | |||||
作者:佚名 人气:18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从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在组织移转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引领组织学习,使竞争力能在市场中翻升,跳得比过去更高更远,动力则来自组织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与群雄缠斗中,若无法做好知识管理,将不免遭时代巨浪所吞噬。摩托罗拉近来在并购浪潮下纷纷与其它企业联盟,以因应爆炸性变动的混沌年代。为确保企业移转后的基业长青与永续生存,唯有靠知识管理不断的改造、创新与学习,朝向精简、弹性与网络化的发展,才能因应明日的挑战。 ●知识的累积:知识具有连续性,必须代代相传,加以累积,才能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摩托罗拉利用Engineer Report 和FMEA(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将不良品问题分析逐步展开,对不良率分析有具体的参考流程,避免重蹈覆辙的实验、让知识不断的累积。 ●知识的分享: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兹(Bill Gates)曾指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智慧,也就是企业智商。」而企业智商的增进,很重要的因素是取决于企业成员间能否广泛地分享彼此的信息与知识。摩托罗拉规定外训或研习人员必须要透过部门会议或研讨会的方式,报告并分享所学得的技术与知识。工程人员出差返国后,也必须缴交差旅心得报告,同时将所学得的东西以专题报告呈现。除安排外部讲师,进行知识分享外,公司并且安排内部员工以简报、演讲、撰写书面文件方式,贡献专业知识,建立知识分享机制,并将教学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制度。 ●知识的流通与更新:摩托罗拉在进行技术移转及Cross functional project时,所有人员会将自己的专长传递到公共区界面,让其它成员可以随时进行撷取及搜寻,更方便学习及分享,以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明定学习是公司的策略之一,鼓励再进修及教育训练,让员工接受新观念、创造新思维,并将其自然地应用到工作中以实践知识更新。 ●知识的创造:只要能够同时解释两个原本无关的东西、观念,而产生新的关联及意义就是创造。Hamel于《启动革命》(Leading the Revolution)一书中,提及在知识经济时代,启动未来革命的策略因子,将会是以「创新」主轴的时代。如何培养、激励和善用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将是企业的最大课题。摩托罗拉除了鼓励各阶层的IR(I recommend)提案制度,并鼓励工程人员创新以申请更多的工程专利,凡申请通过者均由总部公开表扬,并辅以实质的奖金以资鼓励。 建立愿意分享的组织文化与环境 知识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分享不是一个可以自行发展的过程,而必须有一个正式的基础才可以让这项文化茁壮。摩托罗拉鼓励在跨部门间推行TCS(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和IR的提案活动,并辅以实质奖赏来鼓励员工。主管会主动让员工了解知识投资不会像实际资本一样贬值,可以增加产能、创意、及投资报酬率,并营造一个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的环境。知识管理推展最大助力及阻力,均来自公司内部全体员工;其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缺乏分享的意愿、动机和习惯。人们花许多时间发展个人知识,作为在组织中凸显自己的方法,这很自然地引发所谓「知识即权力」(Knowledge is power)的态度。传统上,员工担心自己辛苦获得或因时间累积而得的知识与人分享后,职务将被取代或是工作朝不保夕的可能,深恐变成「教了徒弟,没了师傅」,因此,降低了分享的意愿。成功的知识管理需透过组织文化的改造,转移员工的心智模式并培养「知识分享」的文化。摩托罗拉主管在每季推广的TCS活动中,主动让员工了解知识管理所推动的共享及创新对组织非常重要,这样跨部门的品管圈活动,可分享知识及整合其它部门意见。每个管理阶层对Cross functional team都会给予高度的支持,并鼓励系统化的创新,使灵活及创新成为个人的优先目标,藉以改变员工的心态与行为。 转动知识螺旋 野中郁次郎教授在《创新求胜》一书中,指出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与「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并说明:「当经验透过共同化、外化和连结,进一步内化到个人的内隐知识基础上时,它们就成为有价值的资产。」所以知识在组织中能够形成桥梁,来促进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外显知识再转化为内隐知识,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知识创新的来源便会有乘数的效果。 所谓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系指未经正式化(Formalize)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者或员工的经验、技术、文化、习惯等,是属于个人经验与直觉的知识,较不易以言语来沟通及表达,为难以形式化、无法被具体化的技能。此类知识是主观的、体认的知识,涉及个人的认知与意念。 所谓的「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则包括一切以文件、手册、报告、地图、程序、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所呈现的知识,不论是传统的书面文件,或电子化后的档案。具体可以形式化、制度化之语言或文字所传递的知识;可以用明确的语言及图像来表现,包括计算机程序、数学式之表达、规格及手册等,此类知识是客观的、理性的知识。 知识管理的螺旋循环包含以下几种的程序: ●共同化(Socialization):组织成员间内隐知识的转移,主要透过经验分享的方式,身体力行而达成创造内隐知识的过程。首先,在个人与个人的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的「共同化」阶段,个人可以不透过语言而自他人获得内隐知识。摩托罗拉的具体作为是新进工程师可以透过观察、模仿、体认而学习资深者的技术与精神风格。并以在职训练的原理,取代传统的工作外训练,因为传统的工作外训练无法真枪实战演练,以致训练成效无法落地生根,也为各方所诟病,透过在职训练的过程,可同时产生更多技术性技巧的分享。 ●外化(Externalization):由内隐转换为外显,用语言、形式将想法与诀窍表达出来;这种「内隐知识」在团队中透过对话(Dialogue)讨论方式而转换为「外显知识」,这个阶段属于知识创新的「外化」阶段。摩托罗拉的「读书会」,就是依据员工的兴趣,建立起知识性社群,针对共同有兴趣的课题,分享自己特殊的经验、感受和观点,让参与讨论的成员,将其个人的「内隐知识」表达出来,促使成员在这个知识性社群的互动中,产生创新的观念。在「外化」过程中,内隐知识会透过隐喻、模拟、观念或架设的方式表达出来,经过模式化后就形成「观念性知识」。 ●连结化(Combination): Hennart(1988)认为「知识移转可以藉由合资进行,经由共同所有权的连结,使隐性知识能更加有效率的移转。」透过各「外显知识」间的「连结化」,将可进一步创新、分享、散播知识、为知识加值。摩托罗拉的具体作为是利用System 9000、Lotus Notes来管理所有品质政策、规格、文件,透过内部网络与相互连结的知识库,将公司的信息与知识分享给全球员工使用。当知识及实务经验透过「共同化」、「外化」与「结合」后,进一步「内化」到个人的内隐知识时,会产生更创意性的连结,而此阶段创造企业价值所得到的知识为「系统化知识」,亦就是有价的资产。 ●内化(Internalization):由外显转换为内隐,掌握语言与形式。「内化」是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的过程。摩托罗拉将操作性知识,用计算机Lotus Notes制作成文件手册、训练教材,在公司内部Public网络里做分享与沟通,甚至利用「e-Learning」的在线学习方式,促使「外显知识」转化为个人的「内隐知识」。在此过程中,文件及操作手册已将知识数字化,如此更有助于「外显知识」的储存、传播,使新进及资浅员工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指出「当经验透过共同化、外化和连结,进一步内化到个人的内隐知识基础上时,它们就成为有价值的资产。」为了要让组织知识有创新产生,组织中个人所累积的「内隐知识」必须要能够和其它成员发生「共同化」,进而展开更高层次的知识创新循环。摩托罗拉的知识管理已经由领导阶层发动,在组织成员认同配合下已贯彻执行,具体结合内、外知识资源,共同迈向成功之路。当摩托罗拉大多数员工已共享了这样的心智模式,知识管理也就于无形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份。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