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联想研究(4):联想诚信几何           ★★★ 【字体:
联想研究(4):联想诚信几何

作者:佚名     人气:25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模范生”历来总是“品学兼优”的代名词,不过要在时下丑闻不断的资本市场中做到“模范”并不容易:股东渴望的不仅是一份表现不俗的成绩单,还需要确认这份成绩单来自诚信和奋进,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联想就有这个梦想。12月中旬,面对应邀前来参加香港圣诞晚会的各路投资者、合作伙伴、客户和众多媒体,联想集团董事与高管们无不全力展示一名“模范生”的应有风范。
    国际化导航 规范化行船
    “国际化”看起来似乎并不是联想目前关注的焦点。
    “虽然我们也在探讨国际化道路,但还是觉得国内市场非常大、非常好,不太想分散过多的精力,但会做一些试探性的动作。”联想集团执行董事、CFO马雪征用“专注”一词来为联想战术做诠释。据了解,联想早在1991年就涉足国际市场,但这些都仅仅是限在QDI主板业务领域,联想品牌整机从去年10月才开始在香港亮相,不过出场的也只是家用电脑。
    香港一直被众多国内公司看作资本国际化的一个理想平台,而负责打理香港联想的马雪征表示:“我想我对联想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尽力使一间中国公司更加国际化、规范化,二是用资本的手段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记者注意到,在将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位“联想王朝权力女性”总是习惯于把“国际化”和“规范化”联在一起说。在她看来,国际化是联想未来的必由之路,“国际化”在联想不仅意味着将来要去海外市场切蛋糕,而且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切蛋糕的方式都要合乎国际礼仪规范,“我们的经验是在营销策略上要本地化,但在财务上、管理上要国际化。”
    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企业频频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动作自然也引起了她的关注,她认为企业做国际化股权重组无非有几种目的:加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通过股权重组伙伴把自己带向国际化市场;借此使公司本身运作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以此反观联想,马雪征并不掩饰自豪之情,“联想的股权已经很国际化了,全球十大基金组织都持有我们的股票,而且自从在香港上市以来,联想的财务和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在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化标准。”对于进军国际市场,她同样并不讳言,电脑行业在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竞争磨练,目前基本上还是由美国独占鳌头。“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使公司在管理上、思维上、业务策略上更加接近国际化,我认为这是比资金更重要的收获。”
    谁能造就“模范生”
    安然、世界通信、环球电讯、安达信、施乐……这些曾经备受追捧的所谓“模范生”齐刷刷在2002年上演“变脸”,弥漫在华尔街的财务造假丑闻久久难以消散。评论人士曾指出,期权激励的诱惑和来自股东的压力使得这些“模范生”纷纷落马。那么以国际化运作为标尺的联想是否同样感受到这种压力、是否面临着同样的诱惑?
    对于记者的疑虑马雪征报之一笑,“压力?没有,我反而觉得轻松了。”她解释说,以前华尔街投资者的矛头大都对准中国,在他们眼里中国公司几乎就是“不守规矩”的代名词,你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当然不争气的中国公司确实不少,但现在看来这类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在美国甚至更严重。”
    据马雪征分析,资本市场丑闻迭出是由多种混合因素导致的。“比如同行之间,你做假帐我不做,我的股价就上不去;干嘛要股价上去?因为管理层有期权;干嘛要给他期权?因为怕高管被别的公司挖走。原来股东总认为期权是刺激管理层尽力和促进公司业绩增长最好的方式,这样管理层就可以靠炒卖股票赚钱;股东为什么不在股市进行长期投资呢?因为处在市场压力下的基金投资者的业绩是按季度考核的。”她表示,在众多连环套似的因素中很难说哪一个是主导的,但有一个根本原则不容置疑,即管理层自身的信仰和道德标准不应该受到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哪怕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诱惑。”

    她强调,仅靠治理结构并不能完全杜绝财务造假丑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严格的制度都会有漏洞。因此要想让管理层运作不出轨,不仅要强调遵守法律和财会准则,更需要强调道德规范,人活在世上非常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信仰。”
    这种追求和信仰在联想文化中被称作“诚信”。但想做“模范生”的联想也曾做过亏心事。据柳传志透露,在1986年前后,联想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服务器,结果这个服务器卖给客户后出了问题,客户就要求联想送到境外维修或者更换,但那家公司已经消失了,当时赔不起钱的联想赖了这笔帐,直到两年后再次碰到这个客户,联想赶紧主动退给对方2万元,以抚平心中愧疚。
  “诚信实际上是关于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问题。”柳传志就此反思,如果目标高远志在基业长青,就一定会做诚信的事。对此联想也有诸多正面教材,比如1996年为堵香港联想1.9亿的亏空,柳传志楞是完全靠信誉担保借到了这笔钱,这正是因为此前联想一直严守银行规定,关键时刻诚信方能救急。
    “信任是长期支撑资本市场的基础,这不光是靠股票就可以解决的。”在资本市场拼杀多年的马雪征对此显然深有感触,“联想一贯坚持的行事原则就是非常透明,利好、利空消息都告诉大家,在历次采取大动作之前都通过非常规范的方式广泛征求中小股东的意见,说一次可能他们不信,但事实每一次印证,他们对你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加。”
    “模范生”期待“还家”良机
    基于绩优与规范,“模范生”的言行举止总是容易受到更多关注和效仿。
    譬如时下令国内不少上市公司魂牵梦绕的MBO,较早妥善解决此类问题的联想就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案例。
    “不过联想的模式不完全是MBO,也不完全是全员持股,而是两者结合,可以叫做管理层持股吧。”据马雪征介绍,依照香港惯例,联想股票的10%左右由上市公司的全体员工持有,但更集中体现员工持股的是联想控股公司那35%的股份。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57%的股份,而中科院原本持有联想控股100%的股份,但后来通过一种“非常客观的、双方同意的、财务上说得过去的计算方式”把其中35%卖给了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这些持股员工分为三类:创业者、88年以前进入联想的老员工,现任管理层和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员。
    “这样联想的机制就更活了,很多创业老员工高高兴兴地退休,公司有什么事他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帮忙,而现任管理层的积极性也很高,因为他们既有舞台激励又有物质激励。”面对众多跃跃欲试的国有公司,马雪征认为联想的股权改造模式有许多特定因素,一般公司很难具备这些条件:一是国家投入联想的股本非常小,只有20万,而很多大型国企一投就是上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有的还享受“债转股”待遇;二是联想的很多增值是在创始人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通过股市撬动而来的;三是联想有幸遇到了一位开明的“婆婆”,中科院早在1994年就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了联想35%的分红权,5年后这个分红权得以顺理成章地变成认股权。

    虽然在MBO上较难为国企改制提供模板,但马雪征认为联想在规范化运作上可以提供更多参考,“中国证监会也曾表示,欢迎联想这样透明的好公司带动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净化,希望联想把海外资本市场规范操作的经验和风范带进中国股市;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让自己的客户和股东有机结为一体,在增加股市透明度、增加股东对公司信任方面能够做一些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金霞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