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联想研究(4):联想诚信几何 | |||||
作者:佚名 人气:25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模范生”历来总是“品学兼优”的代名词,不过要在时下丑闻不断的资本市场中做到“模范”并不容易:股东渴望的不仅是一份表现不俗的成绩单,还需要确认这份成绩单来自诚信和奋进,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她强调,仅靠治理结构并不能完全杜绝财务造假丑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严格的制度都会有漏洞。因此要想让管理层运作不出轨,不仅要强调遵守法律和财会准则,更需要强调道德规范,人活在世上非常需要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信仰。” 这种追求和信仰在联想文化中被称作“诚信”。但想做“模范生”的联想也曾做过亏心事。据柳传志透露,在1986年前后,联想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服务器,结果这个服务器卖给客户后出了问题,客户就要求联想送到境外维修或者更换,但那家公司已经消失了,当时赔不起钱的联想赖了这笔帐,直到两年后再次碰到这个客户,联想赶紧主动退给对方2万元,以抚平心中愧疚。 “诚信实际上是关于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问题。”柳传志就此反思,如果目标高远志在基业长青,就一定会做诚信的事。对此联想也有诸多正面教材,比如1996年为堵香港联想1.9亿的亏空,柳传志楞是完全靠信誉担保借到了这笔钱,这正是因为此前联想一直严守银行规定,关键时刻诚信方能救急。 “信任是长期支撑资本市场的基础,这不光是靠股票就可以解决的。”在资本市场拼杀多年的马雪征对此显然深有感触,“联想一贯坚持的行事原则就是非常透明,利好、利空消息都告诉大家,在历次采取大动作之前都通过非常规范的方式广泛征求中小股东的意见,说一次可能他们不信,但事实每一次印证,他们对你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加。” “模范生”期待“还家”良机 基于绩优与规范,“模范生”的言行举止总是容易受到更多关注和效仿。 譬如时下令国内不少上市公司魂牵梦绕的MBO,较早妥善解决此类问题的联想就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案例。 “不过联想的模式不完全是MBO,也不完全是全员持股,而是两者结合,可以叫做管理层持股吧。”据马雪征介绍,依照香港惯例,联想股票的10%左右由上市公司的全体员工持有,但更集中体现员工持股的是联想控股公司那35%的股份。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57%的股份,而中科院原本持有联想控股100%的股份,但后来通过一种“非常客观的、双方同意的、财务上说得过去的计算方式”把其中35%卖给了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这些持股员工分为三类:创业者、88年以前进入联想的老员工,现任管理层和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员。 “这样联想的机制就更活了,很多创业老员工高高兴兴地退休,公司有什么事他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帮忙,而现任管理层的积极性也很高,因为他们既有舞台激励又有物质激励。”面对众多跃跃欲试的国有公司,马雪征认为联想的股权改造模式有许多特定因素,一般公司很难具备这些条件:一是国家投入联想的股本非常小,只有20万,而很多大型国企一投就是上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有的还享受“债转股”待遇;二是联想的很多增值是在创始人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通过股市撬动而来的;三是联想有幸遇到了一位开明的“婆婆”,中科院早在1994年就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了联想35%的分红权,5年后这个分红权得以顺理成章地变成认股权。 虽然在MBO上较难为国企改制提供模板,但马雪征认为联想在规范化运作上可以提供更多参考,“中国证监会也曾表示,欢迎联想这样透明的好公司带动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净化,希望联想把海外资本市场规范操作的经验和风范带进中国股市;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让自己的客户和股东有机结为一体,在增加股市透明度、增加股东对公司信任方面能够做一些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金霞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