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简析海城豆奶事件的沟通策略 | |||||
作者:佚名 人气:17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今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型事件”,除了引起全民恐慌的SARS疫情外,就数发生在辽宁省海城市的“学生奶集体中毒事件”了。 中毒学生发病的症状千奇百怪:有的肚子痛,有的视力下降,有的不愿意吃饭,还有的身上起红疹,甚至有的学生被检查出有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肝炎等疾病。而且发病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是在3月19日饮用豆奶的当天发病的,有的学生是过了一二十天才发病的。另外部分学生的病情还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后教小学一名12岁的女学生在喝完豆奶的第二天,出现了脸红、高烧、头晕等症状,到医院输了4瓶液后症状消失了,可是到4月10日,她的病又突然发作。当地很多孩子在海城市中心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正常,但到了北京、沈阳等地化验却发现血液、尿液中含有正常状况下不应该有的硝酸亚银、苯和锌。 另外,学生李洋的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的恐慌。曾在3月19日服用过一袋豆奶的铁西小学六年级女学生李洋,在头一天晚上欢蹦乱跳地放学回家后,4月4日晨,被家长发现死在自家的炕上,死时口吐白沫、鼻流鲜血。李洋之死与致病因质不明联系在一起,给了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家长们一下子慌了!家长们怕啊,谁不怕不明原因的病毒随时夺走孩子的生命! 第二:导致政府失信于民。当地政府通过下发《服用学生豆奶患者的就诊办法》通知,强行阻止到外地检查治疗、迟迟不能说明导致学生中毒的具体病因、回避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对媒体和公众“三缄其口”等不能勇于承担责任的作法,导致了广大家长对政府不信任的不良后果。 附:《服用学生豆奶患者的就诊办法》 为了使服用学生豆奶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特制定服用学生豆奶患者就诊办法: 1、凡是“3•19”饮用学生豆奶的患者,自2003年4月6日起到指定的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广济医院就诊,其费用暂由上述三家医院垫付。 2、饮用学生豆奶的患者,因病情确实需要转诊的,经市中心医院会诊后,方可转上级医院。 3、未经市中心医院同意擅自去外地医院就诊者,后果自负。 “三•一九”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三年四月六日 第三:流言四起。由于当地政府没能及时向广大家长传达有关学生中毒事件的正面信息,致使各种有关学生中毒的说法不胫而走。有的说,那些学生中的是黄体霉菌的毒,潜伏期长达几十年,一旦发作就要命;有的说,已有3个孩子死亡,还有孩子眼睛瞎了……各种流言传说,使学生家长们人心惶惶,心急如焚。有的家长甚至因行为过激而被行政拘留。 三、对于媒体记者能回避就回避——采访如捉迷藏 在这起意外中毒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以“家丑不可外扬”为出发点,对上采取的是“瞒”、“缓”策略,对广大家长公众是“回避” 策略,对于来访的全国各大媒体记者则是“躲避”+“闭口”的对策。 记者本想找到当地的有关部门能多了解一些豆奶事件的有关情况,可是让记者感到悲哀的是,到处碰到软钉子,不是人不在,就是不管此事。有媒体把这次采访报道豆奶事件比做“捉迷藏”,想找领导接受采访几乎变成了梦想。4月14日,与家长的见面会明令不许记者参加,哪怕是已经进了会场的记者,也被火眼金睛地“挖掘”出来。明明是政府的情况说明会,却拒绝回答记者的提问,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记者的采访也是讳莫如深。 这种封锁使得众多媒体的报道注定是信息不全的,急于寻找信息的媒体无法寻得权威发布,只能从群众那里得到只言片语的消息,在长达20多天的时间里无法提供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受到了巨大伤害。一位到海城街上采访的记者说:“我走到哪儿被骂到哪儿!”。 “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危机处理的重要策略”,这应该是海城地方政府在学生豆奶事件中以丧失政府信任为代价换来的沉重教训。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