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华为研究(11):华为为什么? | |||||
作者:佚名 人气:22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初识华为还是在1998年3月,偶然得到了一张《华为报》,上面刊登了《华为基本法》第七稿。看完后热血沸腾,当即四处又找了一些《华为文摘》来看。其实,当时华为在国内还算不上大企业,但令我惊叹于它的有两点:一是2万多字的《华为基本法》所蕴涵的深刻而丰富的管理思想;二是华为当时已经拥有100多名博士、3000多名硕士。华为绝不一般。 这八项原则与一般企业“加强管理”的口号所不同的是,它实际上都是面对市场新形势下的管理思路,表现形式是细化了加强管理的思路,而非仅仅是“加强管理”这样一个口号,也非在“加强管理”这样一个口号下的若干条具体措施。 这一区别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巨大差异。与直接推出具体管理措施相比,从管理思路入手无疑效果要好得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同时,它是具体管理措施的指引和方向。 **“我们没有资源,唯有人脑”** 华为核心的观念体现在《华为基本法》中。华为公司在1995年至1998年,花费了三年多时间,组织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六位教授在内的力量强大的咨询力量(本刊注:其中包括本刊编委彭剑锋教授),八易其稿,整理出《华为基本法》,完整地阐述了华为公司的价值观体系和管理政策系统,成为了华为公司企业管理及各部门、各级主管的决策指南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任正非在《华为基本法》定稿后的一个推广会上说:“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华为公司基本法》已阐明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数千员工现已认同它,并努力去实践它,实践中把自己造就成各级干部的接班人,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曙光。”华中理工大学一位教授从企业文化的高度指出: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观念,就是企业的理念体系。 任正非极为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他有一段著名的话:“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离客户近一点,再近一点** 前述的管理思路与理念体系只有落实到企业的市场营销与业务拓展中才能产生实质的作用,而华为的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一直以来不为外人所了解。华为在营销方面设有营销管理委员会,下设市场策划部、客户关系管理部等部门,其中客户关系管理部专门负责研究、评估并督促客户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当其他公司还将客户关系停留在“降价、喝酒、回扣”的层次时,华为已在各地进行“咨询+营销”,帮助运营商分析网络现状,提供更好服务,也由此以真正的实力抢夺大客户,发展新业务。 任何一个企业都重视经营客户关系。但在华为,这已是一门需要研究的科学,一个需要经营的产品。客户关系管理(CRM)在华为内部被总结为“一五一工程”,即:一支队伍、五个手段(参观公司、参观样板点、现场会、技术交流、管理和经营研究)、一个资料库。华为把这些别的企业不屑用心的事固化到企业制度和文化当中,并深刻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新华为人,变成了华为骨子里的东西。 与众多民营企业相似,最初创业时,华为并没有什么高层关系可以依赖,只好从跨国公司无暇顾及的县城做起。爱立信当时只有三四个人负责盯黑龙江的本地网,华为却派出200多人常年驻守,每个县电信局的本地网项目都寸土必争。 多年苦心经营,其客户关系已经渗透到市场的每个枝节,任何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都无法与之抗衡。华为在全国有200多个地区经营部,曾有人建议说,撤销这些经营部可以节约成本,反正现在县局手里已没有采购权了。任正非的批复是:“我相信,这就是华为和西方公司的差别。我们每层每级都要贴近客户,不放弃对我们有利的任何一票。”
《中外管理》 作者:黄伟文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