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华为研究(5):摩根士丹利“助跑” 华为密谋年底海外上市           ★★★ 【字体:
华为研究(5):摩根士丹利“助跑” 华为密谋年底海外上市

作者:佚名     人气:21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这是个电信股的黑夜,中国的通信企业却在黑夜中找寻着白天。
  继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相继踏上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征程,总部设在华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也已悄然上路,展开了海外上士的秘密之旅。
  来自华为内部高层人士的消息称,承销商摩根士丹利的人马已进驻华为深圳总部。据称,华为准备年底完成在海外上市。
  华为有关人士不置可否:“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国际化、有竞争力的公司,我们不排除任何有助于达到目标的措施。”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华为真的上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其远离公众、回避媒体的态度。
  海外上市,将使华为成一家无法拒绝外界的公众公司。
  “巨大中华”,当初的通信业四小龙,中兴和大唐早已上市,巨龙在四处借壳,而实力遥遥领先的华为在资本市场一直静悄悄。
  若论业绩,华为早就符合上市的标准。1999年,该公司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120亿元,2000年飙升到220亿元,在电子百强中虽居第十,但利润却高居榜首。2001年,华为销售额增至255亿,利润27亿,仍稳居第一。
  几年前,由于政策限制,民营企业上市较为困难,华为不上市不难理解。如今,政策已放开,华为缘何仍按兵不动。
  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与华为创造者、总裁任正非的个人风格有关。自1988年从部队退役成立华为以来,任正非指挥华为到处征战。然而此人深居简出,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任正非的低调风格让外界认为,华为无意成为一个公众公司。然而此次知情人士却透露,华为上市之事已秘密酝酿了两年。
  “我个人认为,华为选择这个时机上市显然不合适。”国泰君安通信行业分析员王战强说。
  华为去年负债为56%,财务状况良好,加上出售安圣电气所得的60亿,缺钱似乎不是华为上市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电信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每个设备供应商的报表上都一大堆应收帐款。
  “不过华为发展到这个阶段,也该上市了,不管是为了筹资还是为了扩大国际声望。”王战强指出,后者可能是华为上市的主要目的。
  今年一季度,华为的出口额首次超过了内销,上半年达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华为的市场还延伸到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地区,此前仅局限在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国际电信市场低迷,运营商都背着一屁股债,华为的价格更显优势。”一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海外扩张
  海外市场的拓展,与国内运营商削减开支不无关系。据华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出口的利润大大高于内销。以智能网为例,国内每线价格低至6元,而国外每线高达15-40美元。
  华为正在加快海外扩张的速度。6月4日,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全资子公司FutureWei,向当地企业销售宽带和数据产品。进军对手最多、最强的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国际化了。”华为一副总裁在对外提供的新闻稿内称。
  最近,华为在网上大张旗鼓地招揽北美和欧洲的OEM厂商。他们预计,中东、北非市场今夏将有起色,南美地区明年将有收获。公司的东太平洋地区部估计今年可销售7000多万美元。
  此外,华为借电信业萧条之际,在北美大举收购一些有技术但生存不下去的小公司。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额都达数亿美元,而现在华为只花两三百万美元就能将其收入旗下。
  收购需要大量现金,“过冬”有“大棉袄”即可,破冰而出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件棉袄。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个非公众公司,华为在海外仍难得运营商的充分信任。要做大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声望,华为非上市不可。

  电信概念已被海外投资者唾弃,华为能够得多少资金颇另人担忧。但有证券界人士认为,中国通信市场目前的成长空间和华为的市场地位,对投资者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华为有好几项产品在国内份额第一。全国运行近2亿线交换机,有三至四成出自华为。接入网产品占大半壁江山,国内的互联网接入60%用的是华为的设备。其光网络产品去年超过一些日本厂商,在亚洲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智能网更处于领先地位,如中国移动的神州行业务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华为的智能网。
  不过,华为在GSM上仍逊于爱立信等跨国公司,路由器仍局限于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不敌思科和北电。目前的弱项是CDMA和小灵通,华为没有介入小灵通,在联通的CDMA的一期招标中,华为由于当时没有基站,落后于同城的中兴通讯。
  随着其他设备商运营的不景气,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也逐渐提升,上市将更助其一臂之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华为的销售额只有70亿,利润仅2.2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销售人员也感叹市场难做了:去年一做就两个亿,今年两千万的合同都少了。
  清理员工持股
  上市,使得人们将注意力再次聚焦在华为的股权结构上。
  可以确定的是,华为一直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每年年底,公司在发放奖励时,同时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认购权,员工可选择用奖金认购股份,称为内部股。公司每年按经营业绩进行分红。股份不允许内部流通,员工离开公司时,华为将以现金回够其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股价以面值计算,每股1元,不溢价。华为每年分红都在70%左右,员工都乐意将他们的奖金兑换成股票。
  内部持股制普及整个公司,凡在华为工作超过一年的骨干员工,均有资格认购股份。
  很多人认为,内部股是华为保持高速增长的驱动器,它就象一只金手铐把员工和公司紧紧地锁在一起。很多研究人员长年卷个铺盖在办公室里打地铺,据说有些为拼命工作已少年白发。
  内部股同时也是华为的融资渠道之一。这么多年来,除了向银行贷款,员工用以购买股份的钱成为华为的一大资金来源。
  2001年,华为实行改革,将“内部股”转为“虚拟受限股”。员工可以按比例将手中所持股份以最新的每股净资产价格卖给公司。与此同时,分红开始降低,2001年,分红仅为10%。据业界传说,2001年,员工手上的股份每股净资产值为2元多。
  华为对外一直宣称是100%由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至于任正非本人究竟持有华为多少股份,华为诲莫至深。如果要上市,华为必然要将其股权结构公布于众。证券界人士认为,上市有助于华为员工持股规范化。如果在国内上市,可以将员工的股份收集起来成立一个公司,以法人股的身份进入上市公司,但不可以流通。而如果在海外上市,员工股就可以上市流通。
  证券界认为,如果以华为现有的股东为发起人,对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并不能有太大提升。明智的做法是,在海外寻找一个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华为和国外众多IT巨头合作密切。从1999年开始,华为聘请IBM为其实施IPD(集成产品开发),以优化产品的研发流程,降低成本。华为和德州仪器、英特尔、SUN等建有联合实验室。
  今年6月份,华为和日本两大通信公司松下、NEC组成合资公司宇梦,研究开发3G手机的技术。
  谁会成为华为的战略伙伴?年初,业内曾传出消息,华为要和摩托罗拉展开全面合作。此消息未得到双方证实。但业内人士分析,若从产品而言,两者互补处颇多。摩托罗拉一直为华为供应芯片,该公司的无线基站颇有优势,但因没有交换机,在中国一直和华为的交换机捆绑销售。

  摩托罗拉会成为华为的战略伙伴吗?
  不管谁成为战略伙伴,华为的基本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好好活下去。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