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联想走向大企业的成熟:在反思中不断奋进 | |||||
作者:佚名 人气:16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这三年是我个人收获最大、成熟最快、成长最快的三年”,说这番话的是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显然,杨说的这三年指的是自联想分拆之后、自己开始正式执掌联想集团的一段时间。毫无疑问,一个企业CEO的开始成熟也同时代表着这家企业正在成熟。 事实上,这种评价是比较理性、务实的。在IT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联想集团即使没有完成自己的三年规划,它取得的业绩在业内也是很了不起的,在全球市场上排名第七、第八,而且是其中真正赚钱的两三家公司之一。换了其他人在这三年中的个人表现,最高也就是与杨元庆的表现相若。如果采用比较西方、比较简单的处理方式——让现任的CEO下课,冷静下来想一想,联想很难找到合适的或者综合质素比杨元庆优秀一些的企业领军人物。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企业从30亿美元的规模向100亿美元规模发展,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国际化领军人物的缺乏,因为目前所谓的“海龟”派人才,绝大部分只是在国际大公司总部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分公司担任过短时间的工作,而真正在一流的国际大公司独当一面、执掌一方的“一把手”人才寥寥无几。 副手和一把手的“无形距离” 柳传志担任CEO的联想集团已经走过17年了,而杨元庆执掌的联想集团刚刚走过3年。 交接班的现场至今仍然真实地记录在薄薄的碟片中:三年前联想分拆、少帅杨元庆正式走上前台的誓师大会宛若昨日,当老柳把一块巨幅“联想未来”的牌匾交给杨元庆时,说了一句,“年轻人,今后看你们的了”,当时的元庆接过牌匾并次第和柳传志、李勤握手后回了一句“请放心”。重新放送和回看并不久远的历史,就能更多地体味到一个人、一个企业成熟的煎熬和艰难。 真正让交棒人放心的绝不会是一句慷慨激昂的话,而是随后的表现。元庆的表现是让以柳传志为首的董事会满意的,而更让人满意的是杨元庆的反思和成熟,“没有实现三年规划是以我为首的联想集团经营层的错误,而错误中的错误是在三年前我们把这个规划目标告诉了社会、告诉了大家”。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大型企业很少会向社会去报告和宣布它的“×年规划”,而大多是给社会一个自己企业的愿景。 大公司的一把手和副手表面上是半步之遥、半个台阶,但操盘的感觉一定是大相径庭。在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期间,杨元庆的业绩是异常优秀的,表现是相当成熟的。但是,做一个优秀的副手与做一个高超的一把手,毕竟不是一件可以同日而语的事情:做副手时可能觉得一把手更容易做,对很多决策握有绝大部分的最后的话语权,而做副手的一些想法不能最后实现,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委屈。 有些商业领导者一旦自己真正做了一把手,不仅会发现自己此前对一把手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没有真正理解,还会发现其实在副手和一把手之间存在着“无形距离”,这种距离不是某一方面的差距,而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导者知识、经历、经验、教训、思想深度、文化底蕴、学习能力,甚至性格、人脉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领导人尽管坐在了一把手的位置上,但并不一定表明他就完全具备了做一把手的能力和实力,更不表明他一定能把一把手做好。 在柳传志执掌联想集团时,身为副手的杨元庆一定参与了很多重要决策,也一定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那时候元庆的身后总还有老柳“这棵大树”可以依赖。而自从三年前元庆的双手触摸到“联想未来”巨幅牌匾那一刻起,他的身后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了,再也没有人能为他推挡腾挪了,内部事务的调兵遣将,外部环境的承转启合,发展节奏的整体把握,处理问题的分寸拿捏——一切都要靠自己了。除此之外,杨元庆更要承受来自自己副手、来自别人的依赖和责任——时间催人熟、世事逼人熟。 青涩的果子不会因为任何人而一夜间变红,即使成熟期再短,它一样要经历时间的冲刷和风雨的吹打。 经过三年历练,联想集团这枚硕大的果实正在一点一点变红。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