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 |||||
作者:佚名 人气:18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体化组织具有不断升级的成长特征,从国际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组织被分成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主要描述的是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区域包括的地域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三个不同层次:(1)一个国家内某些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如城乡经济一体化,接壤地区经济一体化等);(2)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如欧洲共同市场,以及发展到后来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等);以及(3)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如正在发展中的世界贸易组织等)。本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论述的是有关国家内部地区间的经济一体化。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具有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国家之内,存在着统一的上级机关——中央政府,以及统一的政治经济体系和相似的文化传统,地方之间的冲突和争议不象国家之间那么明显,行政区之间的关系处理更具隐蔽性。实际上,这加大了关系协调的难度。国家和地方的关系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标志 一般来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打破行政分割,建立稳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组织;二是联合协作不断向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方向发展,联合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联合协作关系更加密切;三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实现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四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及“极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相关性、互动性、互为发展性及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许文建等,1997)。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发展的最终阶段,随着各地区之间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形成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最终形成国家内部的一体化,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企业发展战略 一、企业与区域 区域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地区,这种内聚力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社会劳动分工和区域专业化协作链形成过程中,通过生产要素和主导产品的区际流动而缔结的相互关系。(江曼琦,2000)企业作为区域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微观单元,区域本质上是一系列生产性和服务性企业的有机集合体,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特征归根到底来自各个企业的行为,区域内的各种经济关系来自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内企业发展变化的综合体现。作为区域经济运行的最基本单元,企业不仅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单元,而且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关系的直接决定者。而企业作为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企业所处地区的地方发展政策的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企业如果不能正确地预测和估价这些因素的未来变化趋势,企业经营往往会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遭到淘汰。国家政策、路线方针对企业有着直接的推动、制约和干扰作用。 总之,企业和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现今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费洪平,1994;江曼琦,2000),而关于区域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影响,以及企业如何适应区域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企业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战略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字“Stratege”,其含义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企业战略一词得到广泛应用是自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H. I. Ansoff)著《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企业经营学中才开始应用“企业战略”一词,而且从那时起,“战略”一词还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 战略一词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刘冀生,1996)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真正的经济主体,行政干预逐渐减少。根据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和外部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将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一个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从几方面考虑,包括顺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潮流,选择合适的区位、合适的战略方向,界定企业的规模和职能范围,理顺企业的产业链,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如何融入地区经济,顺应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是企业在新时代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总之。企业要生存,就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而在企业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处理好企企关系和企地关系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企业联系与企业发展 “企业”是一个综合了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合即构成“价值系统”。其中每一项经营活动就是这一价值系统的“价值链”。企业的价值系统(如图2-1所示)包括供应商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经营单位价值链、买方价值链等(李小建,1999,p.1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之间的联系受到的行政干预越来越少,企业之间的价值链逐渐成为联系企业的主要纽带。 1.企业联系 企业联系是指企业之间的信息和物质的接触和流动(Johnston et al. ,1986)。包括信息联系、物质联系、服务联系和社会文化联系等。企业联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正是通过企业内、外的各种联系,导致了经济活动的集中和分散;另一方面,区域内的企业关联还可带来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有的学者将企业联系称为企业网络化,认为“网络经济”将取代传统的规模经济,企业的利润更多地来源于如何成功地与网络中其它行为主体 进行有效的合作,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新的增长,增强竞争优势。(张晓平,1999) 企业是不断成长的。企业要成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就要加强联合与协作。通过和其他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技术、产品扩散、人才交流;采取联营、集资、合股等方式,刺激本地企业的发展,使大企业的生产要素纳入到区域经济系统。 随着企业横向经济联合的迅速发展,企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承包、投资、并购、控股、参股等活动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相应组成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各种企业联合方式将促进企业之间的联系活动,形成高效的产业链。 总之,处理好企业本身同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关系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现行体制条件下,由于条块分割,历史上所长期形成的企业多重隶属关系给企业之间的合作带来许多困难。企业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2.经济体制对企业联系的影响 经济体制的不同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也不同,在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是企业生产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企业之间根本不可能具有直接联系,表现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单向循环模式。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下,企业联系表现为企业对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依赖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企业之间表现为直接关联的模式,这样才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如表1-1所示)。也就是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客观上要求企业要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企业联系与企业发展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尽管国家不断将生产资料经营权不同程度地让渡给国有企业,但企业仍无法摆脱对原行政管理系统的依附,在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加强企业间横向经济联系、开展专业化协作等方面都受到条块分割的制约和限制。这样使企业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形式,使分布在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在经济技术上难以协调发展,难以把技术经济和组织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统一纳入到区域经济整体。另外,企业“大而全”的模式囊括了大量属于社会服务职能的非企业成分,使企业呈现出高度的封闭性,使许多本该从地方上获得的服务职能被转移到企业内并使其内部化,这样既降低了对地方的联系程度,又增大了企业的社会负担。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客观上要求企业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开展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链,推动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化能有效地突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推动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消减地区间、行业间、所有制间经贸发展和企业联合的障碍。企业集团通过跨地区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规模扩张,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增强综合竞争能力(高明华,1999)。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化特别是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化发展程度越高,扩张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会产生集聚效应、带动效应,从而能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理顺企地关系,形成互动机制。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行政级别观念,使企业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和地方政府合作。拿煤炭企业来说,在非煤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地方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这就使企地关系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而非煤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和地方经济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煤炭企业的资源优势,又结合其他行业的行业优势,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角色,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是有关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并负责监督执行。因此,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关系的协调都有赖于各级政府有效地发挥经济组织和管理职能,否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将遇到很多困难。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地方政府做好服务工作,牵线搭桥,为企业联合服务,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政府职能的实施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发展地区经济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目标应该是多元的,除了要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外,还应为社会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另外,企业发展要求跨越行政区界线,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的健康成长很难实现。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的分工合作,企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总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关系极为重要,地方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是互动的、一体的。任何单独的、脱离对方的行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和政府必须相互加强联合,才能更好地开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最终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利益互动。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应将原先承担的社会职能转交给社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生活服务、交通通讯、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应给企业提供支持,承接企业的社会职能。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