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思科:我们在中国并没有失败 | |||||
作者:佚名 人气:22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去年9月,美国《商业周刊》有一篇报道预言,思科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因为思科对成本的削减和对零件供应商的压价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其次,是发展的问题。现在全球所有的人都认为,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势头有所减缓。但是我们坚信这方面的开支、投入会增长的。过去5年中,中国互联网的用户从零增长为近一亿用户。IT在发展,先进技术在发展,互联网在发展,三者叠加,就是我们思科的机会所在。 《21世纪》:Pond先生曾提到思科公司在2004年利用互联网获得了大概是22亿美元这样的一个收益,这些收益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Randy Pond:这是指互联网对思科整个商业方面的一些影响,就是所谓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学习、人员优化等一系列透过网络的应用。还有一个就是总体成本的降低,比方,在出差费用,办公费用,等等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各方面的成本。 《21世纪》:这是能持续的吗?这是否谈的就是不断创新? 郭思韬:你可能更多的是谈论产品创新,但实际上我们更喜欢谈论技术,技术力,而并不仅仅是我们销售哪些产品,这些产品占了多大的利润贡献率。我们实际上是在提供这么一种能力:无论是做路由、交换、安全,或者网域接入,我们实际上是整合,并提供了最终技术或者说是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亚洲对手 《21世纪》:上次钱伯斯先生访华,他提到思科将来会遇到很大的挑战,而且这个竞争者可能来自亚洲? 郭思韬:任何优秀的公司都会居安思危。 所有的市场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客户们或者购买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购买单个产品,而且是同类中最好的单个产品。比如,中国的银行就是思科公司最大的客户之一,它们需要从整体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我们本身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在广东进行了大量的外包式的生产制造,在上海开办研发中心,同时,我们觉得中国在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潜力。 在制造业方面,我们起步于基本零件采购,再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做整体产品,乃至更高级的组装。现在可以在物流、服务这些领域进行合作,甚至一起开发生产。另外,我们通过收购,提升我们的营业收入,降低成本,压低制造费,而且还得到了很好的技术。 《21世纪》:谈到思科就不能不谈华为。华为不仅在非洲市场上对思科制造了攻势,在欧洲市场也传出一个消息,说华为可能会跟西门子达成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帮助西门子做OEM产品。我们知道西门子是思科在欧洲最大的产品代理商,对于这个情况思科如何评价? 郭思韬:首先我想指出,西门子只是为数众多的代理商之一,并不是我们在欧洲最大的代理商。 其次,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有超过100个竞争对手。亚太地区,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我们很容易发现至少有40多家公司与我们有直接竞争关系。这就像在1990年代,我们有很多风靡一时的竞争者,不过现在都烟消云散了。 我们尊重同行,尊重我们的中国竞争对手,在每一个细分的市场里,我们都有不同的对手。但我们不会去关心西门子有什么样的渠道,这对我们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是我们是否能够拿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上,根据IDG的报告,包括在中国的所有地方,我们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21世纪》:思科一直很注重与战略伙伴的合作,但去年中国排名第二的经销商佳杰科技转投华为,这是不是一个迹象,说明思科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郭思韬:从战略角度来说,思科非常重视渠道关系。但市场总是会不断地变化,产品会变,合作伙伴将来也会变。如果说有这么一个渠道或者说代理商转投他人了,我觉得没有关系。我们关心的焦点是市场最终用户和市场整体份额。在中国我们取得了56%的市场,差不多与亚太地区的平均数持平,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并没有失败。 Randy Pond:在分销代理方面,思科也有自己的合作准则,我们也会时常做一些评估,并对一些经销商做调整。 人才的兼并战略 《21世纪》:国内的一些管理专家认为,思科并不像微软或者英特尔那样走的是技术路线,因为它40%左右的利润是来自兼并其他公司? 郭思韬:首先,40%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具体的数字我无法公开。 其次,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不能采取单一战略,兼并收购是思科发展的基石之一。但是,我们要强调思科做的创新,是把我们的工作集中于我们最擅长的方面,其次,我们必须收购一些我们没有的技术,必须两条腿走路。 除此之外,还要加上第三个因素,就是要建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一个公司必须处理好所有方面的关系才能够最终成功。思科公司这三点都做了,我们合作伙伴的总数超过了2000家。 Randy Pond:我必须指出,在我们收购的公司中,至少有50%的公司根本没有产品,或者它们只有我们不需要的产品。思科收购的主要目的是想获得人才,这是思科能得到的最大好处,而且最终93%的人才都会留下。 《21世纪》:我们知道Pond先生是1993年被“收购”到思科公司的。那是什么吸引你留在了这里?薪水?期权?或者许诺给了你更高的职位? Randy Pond:当时我是在一家小公司。对于我们来说被思科收购,心理一点都不排斥,相反感到是有兴趣的。首先,无论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思科公司有非常高的品质。 其次,我进入思科之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是思科的创新速度和变革速度吸引了我们。此外,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可以以一种更宏大的思维方式来做,这是小公司无法比拟的。同时,我们个人或者团队的创新速度不会放缓。我想,这是思科对我们最具诱惑力的地方。 作者:茅以宁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