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海尔如何实现国际化 | |||||
作者:佚名 人气:88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入世使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学会站在家里与外商竞争,并冲到国外抢滩登陆,而后者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海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2.人才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关键在于人才的国际化。海尔为提高人员素质,一方面加快培养自己的内部人才:1999年海尔兴建了海尔大学校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海尔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海尔在美国的营销经理聘的就是当地人,年薪25万美元。虽然年薪较高,但他自身的优势是我们派过去的人无法比拟的。人员的本土化是海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3.产品国际化。海尔的原则是开发三种差别化的产品群,提高美誉度:通过主导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潮流产品提高品牌信誉度;通过缝隙产品提高美誉度。“小小神童”就是典型的缝隙产品。由于创新,海尔赢得了新的市场。 4.技术国际化。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六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海尔成立了集团公司的中央研究院,同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建立全球技术联盟。现在海尔在世界各地已有6个设计中心、19个合作伙伴。 海尔的实验室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它可以模仿世界各地最恶劣的环境条件对产品进行检测。 在质保体系方面,海尔是中国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保体系认证的家电企业,也是中国产品通过该项认证最多的家电企业,确保了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畅通无阻。 目前,在欧盟国家,买海尔无氟节能冰箱可获当地政府的补帖;在美国,海尔产品达到2003年美国能耗标准。 5.市场国际化。海尔已经形成由一般市场到重点市场,由重点市场到信誉市场,由信誉市场到三位一体当地化三级递进的市场创新模式。海尔产品目前已出口10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美占60%以上,进入15家世界级的连锁集团,并在海外设厂5个,在建厂有8个。在美国,180升以下的冰箱中海尔占20%的市场份额。 6.网络国际化。海尔在海外的营销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外经销商、合作(资)伙伴三类并存。如美国海尔最初由一般客户发展成为海尔经销商,现由经销商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双方合资成立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目标就是发展成为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的美国海尔。目前海尔在海外已经拥有营销网点3.6万个,售后网点1900个。 7.机制国际化。海尔提出“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内外并举。“内抓市场链”,即把外部市场竞争引入企业内部,上下道工序、各部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每个人的利益直接与市场效果挂钩。这就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国际上开发一个产品通常用一年,海尔把这个时间可以缩短2/3甚至更多。“外抓国际化”,即国际化的海尔在形式上是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在内容上是要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具备在当地融智融资功能的本土化海尔。美国海尔就是本主化海尔的范例,它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美国南卡州。 8.国际化海尔的战略调整——“三个方向的转移” 1999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做到三点,即要有一套应变能力的管理体制,要开发全球知名的品牌,要有网上销售的战略。根据这三点,海尔进行了“三个方向的转移”战略性调整: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从直线职能式管理向业务流程再造的市场链转移。 按照整合的思路,1999年8月,海尔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流的推进本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运转顺畅。 目前,世界上有10个大的经济贸易区域组织。为达到本土化的目的,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海尔计划在这10个经济贸易区域都建立本土化的海尔。海尔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振兴中国的民族工业。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