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百货业品牌输出的误区 | |||||
作者:张庆源 张… 人气:20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最近,一些民营百货企业希望通过品牌输出的方式快速扩张的努力遭遇失败,而背负着日渐加剧的外资竞争压力,更多百货业的从业者感慨自己陷入了“不扩张不行,扩张则问题频出”的窘境。事实上,这类失败也不是新近有之,几年前,在北京市场已经拥有雄厚基础的百盛、赛特等百货业知名业者就曾在同样的道路上遭遇坎坷。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零售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范静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说,在类似的品牌输出中,企业本部往往仅派出2-3个管理人员,其他人都是对方的。在具体的业务实施过程中,合作双方其实容易陷入两难境地。“地产商本身不懂商业,只是想用零售企业的牌子做经营,经营得不好风险大部分到了地产商一边;而做好了双方就都想自己干,往往经过几年的经营,零售企业已经把对方‘带出来’了。”她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简单的管理输出在一个百货企业外地扩张初期的启蒙阶段还是一个可以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不能作为长久的方式,缺点在于它的不稳定性。他说“管理输出至多只是1-2年的时间。” 一条路还是组合拳 日本庄胜崇光百货(SOGO)在海外成功输出的案例为中国的企业所向往,但是他们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在1980年代,SOGO的经营模式本身是新鲜的,基本的模式也是与当地的地产商合作,但是不同的是他们的品牌输出店基本都是由自己来承担风险,进货买货都是自己,而没有将之转移给地产商。“日本SOGO在海外的输出管理成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他们当年的创业心态都很强,那时候香港的经济也基本定型,市场没有现在这么模糊;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输出管理只是他们采取的一种模式,绝对不是全部。”黄国雄教授对本报记者说。 与SOGO类似,北京老牌企业王府井就对单一的管理输出从不感冒,它坚定地实施着自己的“连锁计划”,如今王府井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地区开设了15家大型百货商场。在成都和南宁开店时甚至选择了自己直接投资建设地产的模式。王府井的初衷是彻底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策划和统一的经营理念与统一的人员管理模式”,这些目标恰好是单一的管理输出模式所不能及的。 北京物美也在尝试品牌输出,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扩张方式局限于管理输出或者他们很精通的超市业,北京物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传经理吴家宜说:“我们如果看中某个商业区域的话,我们还会和地产商合作,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互惠的合作。”除此之外,物美在华北、华东的经营方式还包括跟国企合作、自有品牌连锁加盟、整体性的企业兼并,另外一种是自己投资房产、开发店铺。 走过弯路的赛特和百盛也总结了经验,他们认为这条路阵线拉得太长,资金占用较大,对合作方(地产商)往往又并不了解,于是他们开始更慎重地选择发展模式。如今,他们都告别了简单品牌输出的扩张模式,赛特购物中心成为赛特集团最主要的单体店,位于西单的西单赛特商城与集团也只有松散的输出管理关系;百盛目前在中国内地自己开的30多家店也都是紧密管理形式。 曹文伟认为:“收购和合并也是零售业一种很好地扩大规模,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方式。”2月25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与中国第二大商业集团大商集团正式签约,联手组建大商国际集团,从而组成一个年销售超过1300亿元的流通巨头。 来源:经济观察报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