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Interbrand的名声在外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每年一次固定发表在《商业周刊》上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评选结果。不过他们在中国设立的惟一一个办公室却不事张扬,在上海静安寺CBD地区边缘的乌鲁木齐北路落脚。
1974年成立于英国的Interbrand最主要的业务就是替企业客户管理品牌,他们目前一直沿用的量化品牌价值的方法最早形成于1987年,在参与对一桩企业恶性并购事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Interbrand与伦敦商学院共同创立了对品牌组合进行客观评估的模型。17年来,这个模型一直被沿用。
“将品牌价值量化的工作是富有艰巨性的,这项工作不应被肤浅地理解。”Interbrand中国总裁陈富国博士这样说。目前国内业界从事品牌价值衡量的机构不少,而评估的方法和结果也是各式各样。对此,陈富国认为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在量化品牌价值的领域中特别重要,因为有了统一的平台就意味着有了统一的、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从而得到高效率的沟通和整个行业更大的提升空间。
Interbrand显然期望自己的评估模型可以担当这个使命。
方法论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是无形资产,这个观念已经为很多企业所接受,可是,在讲求实际的商业活动中,品牌究竟有没有价值?怎样把品牌价值从其他价值中分离出来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要分离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这里面可能会存在很多歧义。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把此前在大家讨论中对品牌价值的定义归纳为三个类别。” 陈富国说。前两个类别分别是以成本和交易作为基础:“所谓成本的类别就是说企业花了多少钱去做品牌,或者说这个品牌如果没有了,重新做一个要花多少钱;而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说,就是把这个品牌拿到市场去卖,可以卖多少钱。”
随后Interbrand发现,这两种方式中都包含很多假设,比如成本的方式对于一些建立多年的品牌来说就显得很无力,因为这类品牌多年的历史中,很多品牌建设的细节都已经被时间湮没了,而交易的方式在多品牌同时交易的情况下也不好分别界定。
最后,他们把目光停留在了依据收入的方法上。陈富国这样解释:“品牌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个品牌可以在未来带来收入。所以,我们后来采取的方法是这个品牌在未来若干年能够给你带来的现金流的折现。”
Interbrand对于品牌价值有一个非常详细的书面定义:“ 品牌价值是在某一个时间点由品牌所有者运用类似评估有形资产的方法计算、并以美元表示的价值。如果它是适当的、或是可能认可的,它就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品牌价值的金额。”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依据收入的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个步骤
找到适当的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入实质性的计算阶段,Interbrand把计算的过程分成了三个主要的步骤。
首先是对品牌进行财务分析。要弄清楚这个品牌在未来的5年当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这方面计算的数据来自于品牌历年来的发展数据和一些公开的财务报表,每年的“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数据主要 |